近日,一个发到国务院网站的求职贴引发网友共鸣。苦读20年,付出巨大的教育成本,涌向某个被认为有前景的行业,到头来却发现,一切的努力都在45岁时被行业抛弃。这也是当下许许多多中国人都面临的问题。
据腾讯网11月13日报道,一位45岁的程序员近日在中国政府网留言,“我是一名软件开发人员,今年45岁,精通各种技术体系……而我辞职回家陪伴上初二年级的孩子半年,再回来寻找工作机会的时候,却发现连个面试机会都很难得到,连个面试的机会都没得到。”他还说,40岁以上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应该正是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找工作不能被年龄限制了。
报道中说,这则新闻的关键元素——中年、程序员、求职艰难,这和普通的下岗再就业不是同一类型的事件。在社会印象里,程序员是知识密集、待遇上佳、前景风光的行业,不至于“沦落”到发帖求助。然而当令人唏嘘的一幕真的出现,这种反差也就格外引人注目。
在当今社会,不只是IT行业,很多职场都在搞“年轻崇拜”。所谓“淘汰中年人”“35岁事业危机”等等,几乎已是尽人皆知的职场生态。而被焦虑覆盖的,不只是中年人,也有很多年轻人。看到这样的就业市场,国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收入养老有保障国有企业和公务员行业。
日前有机构发布了一份《2021中国重点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状况报告》,在受访的这些211或985高校毕业生中,有79%将“最愿意工作的企业”首选投给了国有企业。政府和社会不要不必苛责年轻人,稳定偏好、风险厌恶相当程度也是人的本能。社会的导向就是这样的。那些把“淘汰35岁”“超时加班工作制”当作日常和“恩惠”的行业与职场,是否也是导致年轻人逃离的原因之一?
试想,那个发帖的45岁IT科技男,如果是在国企或政府部门就业,他陪上初中的孩子不用辞职,45岁的年龄也会是他的资本和优势。而在竞争激烈的民营企业,无论名气多大,产品多牛,企业需要调整人员,达到利益最大化,员工的工作岗位就朝不保夕,为了不被淘汰,不得不拼命工作,要兼顾着照顾孩子又能正常上班都只能是二选一。对比是显而易见的。
文章最后说,希望这位求助的网友,最后可以得偿所愿,找到一个心仪的工作;也希望社会(政府)可以尽快形成共识,共同破解这种职场焦虑,让人人各得其所、各尽其用,让中年职场人获得稳稳的安全感。
有网友说,“因为别人30岁和你精通的东西一样,还比你能加班。现在就是这么内卷。”
“国务院网站管理者会不会给这位求职者回句话呢?”
“45岁,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压力山大,却失去工作,不能养家糊口,令人心酸!”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或首发,并保留版权。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本文网址:https://vct.news/news/c915c9f7-4b71-4229-a4fc-2a92084ec207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