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發到國務院網站的求職貼引發網友共鳴。苦讀20年,付出巨大的教育成本,湧向某個被認為有前景的行業,到頭來卻發現,一切的努力都在45歲時被行業拋棄。這也是當下許許多多中國人都面臨的問題。
據騰訊網11月13日報道,一位45歲的程序員近日在中國政府網留言,「我是一名軟件開發人員,今年45歲,精通各種技術體系……而我辭職回家陪伴上初二年級的孩子半年,再回來尋找工作機會的時候,卻發現連個面試機會都很難得到,連個面試的機會都沒得到。」他還說,40歲以上有經驗的專業人員應該正是事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他們找工作不能被年齡限制了。
報道中說,這則新聞的關鍵元素——中年、程序員、求職艱難,這和普通的下崗再就業不是同一類型的事件。在社會印象里,程序員是知識密集、待遇上佳、前景風光的行業,不至於「淪落」到發帖求助。然而當令人唏噓的一幕真的出現,這種反差也就格外引人注目。
在當今社會,不只是IT行業,很多職場都在搞「年輕崇拜」。所謂「淘汰中年人」「35歲事業危機」等等,幾乎已是盡人皆知的職場生態。而被焦慮覆蓋的,不只是中年人,也有很多年輕人。看到這樣的就業市場,國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收入養老有保障國有企業和公務員行業。
日前有機構發布了一份《2021中國重點大學應屆畢業生求職狀況報告》,在受訪的這些211或985高校畢業生中,有79%將「最願意工作的企業」首選投給了國有企業。政府和社會不要不必苛責年輕人,穩定偏好、風險厭惡相當程度也是人的本能。社會的導向就是這樣的。那些把「淘汰35歲」「超時加班工作制」當作日常和「恩惠」的行業與職場,是否也是導致年輕人逃離的原因之一?
試想,那個發帖的45歲IT科技男,如果是在國企或政府部門就業,他陪上初中的孩子不用辭職,45歲的年齡也會是他的資本和優勢。而在競爭激烈的民營企業,無論名氣多大,產品多牛,企業需要調整人員,達到利益最大化,員工的工作崗位就朝不保夕,為了不被淘汰,不得不拼命工作,要兼顧着照顧孩子又能正常上班都只能是二選一。對比是顯而易見的。
文章最後說,希望這位求助的網友,最後可以得償所願,找到一個心儀的工作;也希望社會(政府)可以儘快形成共識,共同破解這種職場焦慮,讓人人各得其所、各盡其用,讓中年職場人獲得穩穩的安全感。
有網友說,「因為別人30歲和你精通的東西一樣,還比你能加班。現在就是這麼內卷。」
「國務院網站管理者會不會給這位求職者回句話呢?」
「45歲,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壓力山大,卻失去工作,不能養家糊口,令人心酸!」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c915c9f7-4b71-4229-a4fc-2a92084ec207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