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难免一战

6月15日晚间,中印边防军在一个叫做加勒万河谷(Galwan valley)的地方发生暴力冲突六个小时,结果造成几十人伤亡,引起世界的关注。

加勒万河谷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两国争议边界上,这条边界史称“马继业-窦讷乐”线。1962年的中印战争产生了一条切割加勒万河谷的实际控制线,一边是中国控制的阿克赛钦地区,而另一边是印度控制的拉达克地区。

自今年5月初开始,大批解放军进入加勒万河谷地区,并在三处地点扎营及设立岗哨。引发印度军方警觉,近一个多月以来,不断传来中印边防军发生口水仗与肢体冲突。

据报导,6月15日的暴力冲突双方都未开枪,但印度方面称,20名印度官兵在冲突中死亡。但中方承认发生了冲突,却未说明解放军伤亡情况。美国媒体透露称中国解放军或有43人死亡。

中共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指控这起事件是印度部队“两次越过边境线,挑衅和攻击中方人员”。印度将此次冲突归咎于中共军队闯入印度控制区域进行活动。

据印度军方16日发布的一份声明称,印、中军队在发生死亡冲突后,双方同意部队各自后撤两公里。但媒体消息称,中印双方都在向边界区域增派军队。

中印上一次的严重冲突发生于2017年,原因是中方在中印及不丹三国交界处的洞朗地区修筑道路,印度军队以“支持不丹主权”越界阻止工程,双方对峙达73天,最后透过外交管道平息。

外界评论认为,随着世界各国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感到担忧,印度也越来越靠近美国,对中国的崛起感到不安。

尽管双方都保持克制,40年来为开过一枪,但中印依然难免一战。

黑暗血腥的六小时

据印度媒体报导说:6月6日中印双方曾经举行军事会谈,达成“和平解决争端”的共识。但不到10天后的6月15日夜间,一支印度军队巡逻队在中印边境海拔4200多米的加勒万河谷陡峭山地巡逻时本以为,按6月6日和平协议,中国军队已从那里撤退。但他们却意外地碰到了一队中国军人,双方争吵不休后开始动手和搏斗。

一位印度高级军事官员告诉BBC,中国军队似乎有备而来,“他们用带刺铁丝包裹的金属棍打我方军人的头。” “中方士兵戴头盔,拿盾牌,有护膝和肘帽,身穿防暴服。”

印度政府消息人士说,中方人数多于印方,印方于是从大约4公里外的一处哨所召唤了援兵,最终约有600人混战在一起。从15日晚上至16日凌晨,双方在近乎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战斗了长达六个小时。双方士兵的主要伤亡原因是掉下峡谷或撞在山石上,包括一名印度指挥官也是在被推搡后,从狭窄的山脊上坠入峡谷中死亡。

加勒万河谷冲突中丧生的士兵satnam singh的葬礼。
加勒万河谷冲突中丧生的士兵satnam singh的葬礼。(图片来源:NARINDER NANU/AFP via Getty Images)

一名印度高级军官告诉《华尔街日报》,一些印度军人被中方士兵用带钉子的棍棒殴打致死。他还说,有17名印度士兵在混战中受伤后,可能最终在高原上的寒夜里被活活冻死了。

法新社等外媒也引述消息人士指出,此次冲突中没有人使用枪械射击,但其中至少有3人是被石头活活砸死。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双方用“拳头”、“石块”和”缠绕铁丝的棍棒”等原始武器相互攻击导致很多士兵失足坠落,造成严重伤亡。

北京没有公布伤亡数字,但据印度报章The Time of India报导,从印度政府得到的消息指,冲突中,至少有20名印度军人及43名中方军人死亡。

印度总理莫迪在事件发生后的首次公开表态:印度士兵不会“枉死”,印度将捍卫“每一寸领土,每一块石头”。

冲突中的土地是谁家的?

是人均明白,当今中印边界的争端属于国家战略问题,并非为了所谓的“领土完整”。中方在为扩展或称霸作准备,印方在惶恐地作防御。

如果一定要知道,到底现在是谁入侵了谁的领土?那就必须从历史之中找答案。

三段边境和被忘却的传统线

中国和印度有超过2000公里长的共有边境线,被尼泊尔、不丹及锡金分隔成了四段,其中西段约600公里,中段约450公里,锡金段200余公里,东段约650公里。目前除了锡金段之外,其余三段依然存在领土争议。

在中国数百年的历史上,从西段的喜马拉雅山脉到东段的藏人居住地区有一条传统的国境线,所涉地域很广。但在大英帝国统治印度之后,强盛的大英帝国向衰落大清帝国作持续挑战,为了扩张印度国的面积。

1)东段: 20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加强了北进行动,私自与西藏代表划定了一条「麦克马洪线」,该线将原来的650公里国境线变成了1100公里,并将中国控制的9万平方公里藏南地区划给了印度。目前这个区域在印度的控制之下。

2)西段:与此同时,英国殖民者还并划了一条「约翰逊线」,将阿克赛钦全部划入英属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但在之后与沙俄争夺新疆地域时,英国殖民者为了获得大清帝国的支持,主动划出「马继业-窦讷乐线」,将阿克赛钦分割还给了中国。

3)中段:英军曾越过传统分界线向西藏挺进,控制了多个地区,这些地区至今在印度的控制之下。

4)锡金段:2003年,江泽民以政治为目的,希望在自己任内解决一切边界纠纷,与印度达成协议,印度承认“西藏属于中国的一部分”“不再插手西藏问题”,中共认同“锡金王国”归属印度,这样一来,原属于西藏的锡金王国领土全部交给了印度。

无论是三条英国制定的分界线,还是英国宣称印度拥有主权的西藏土地,从大清帝国到中华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期均未正式承认,但到了近期,中印边界格局发生了变化。

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后,印度当局认为自己继承了大英帝国在印度的遗产,「约翰逊线」以西和「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国控制地区都属于印度,一直是中国非法占领的地方。

由于土地争端,导致了1962年的中印战争。

但事实上,中共当局已经承认了「马继业-窦讷乐线」,在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第一次战争结束后,印巴将克什米尔一分为二分别控制。克什米尔与阿克赛钦相连。巴国曾提出以「马继业-窦讷乐线」的划分与中国解决土地争议,结果得到了中共当局的认可。

中共希望印度学习巴基斯坦,以「马继业-窦讷乐线」结束西段的土地争端,条件是放弃东段的藏南地区。却遭到印度的拒绝,印度坚持「约翰逊线」与「麦克马洪线」都要,一点都不能少。

历史上的中印边界战争

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在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争议地区发生了的一场边境战争,历史称其为第一次中印武装冲突,印度称之为“瓦弄战争”(Battle of Walong)。

中国与印度的边界约20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这场战争在西段和东段同时进行,又以东段的藏南地区为主战场。由于战场处于高海拔地区,环境恶劣,双方都有后勤补给困难的问题。战争结果是中国获胜,却又拱手让印度重新占领绝大部分地区。

战争起因

1951年,中共通过军事行动全面控制西藏。1959年达赖喇嘛流亡印度,成立西藏流亡政府。中共军队为了阻止西藏难民进入印度,以及消灭反政府的西藏武装人员,一路追杀到有争议的中印边境地区,试图控制喜马拉雅山山口的通道。但中共的军事行动,遭到印度政府的抗议,并以武力干涉,意在保护西藏难民。

1962年6月起,在印度总理尼赫鲁的授意下,印军越过“麦克马洪线”,进入西藏山南的扯冬地区,并要求中共军队撤离西藏,停止对藏人的屠杀。

1962年9月22日,中国《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是可忍,孰不可忍》社论,警告印度尼赫鲁政府,立即从边境撤军,否则中方将使用武力。

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下,10月20日黎明前,中共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和新疆军区司令员何家产发布了攻击印军的命令,战争立即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打响。

战争结果

据维基资料,印军参与作战的主要是陆军第四师,约22000人。中共出兵的是藏字419部队,总兵力约8,000人。

战火分为二个阶段,历时一个月,中共军队一路胜利,收复了许多被印军占领的乡镇与据点,一直追击到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附近。而印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至11月22日,中国政府通过最高军事指挥部宣布单方面停火,并主动从实控线后撤20公里与印军脱离接触,战争基本结束。另外还单方面将缴获的武器、军车和军用物资交还印方。

据中方统计,一个月的战争,印军战死与被俘人员共计7000余人,而中方伤亡2400余人,其中700多人阵亡。

一月之后,中共军方总参谋部下达了在中印边境建立检查站的命令。对山口、要道、居民点等进行巡逻、严控跨越边境的人员。

单方面撤退原因

外界分析,中国政府突然单方面宣布停火,有给养困难、美苏的压力等多方面原因,美国当时曾警告若中国再不停火则会派遣军队支援印度。

在这场战争中,国际社会一面倒地站在印度一方,尤其美苏两大强权在当时意外地同时支持印度,并向印度提供武器、物资援助及国际舆论的支援。认为中国发动战争,武装入侵印度。而中国仅得到北越、朝鲜、缅甸等七个国家的声援。

中国政府当时实施大跃进的激进经济政策,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国民经济严重困难,中国无力维持长期战争。

中国采取军事行动本身是为了吓阻印度,并以战争手段维护西段边境稳定,同时稳住中国对西藏的控制。

同时,由于毛泽东在大饥荒之后本人政治权威受到了刘少奇的挑战,也促使毛不愿意承担战争失败的风险,进而选择全胜后与印军脱离接触,并彻底回归“麦克马洪线”北侧。

中印之争,谁输谁赢?

在1962年的中印战争后,直至今日,人们依然在探讨,究竟是谁赢得了那场战争?

东段,中共军队曾越过「麦克马洪线」击败了印军北方主力,并控制了藏南地区。但在占领两个月后,中共军队主动宣布停火,并全部撤走。西段,中共军队在战争后对加勒万河谷的控制区域基本没有变。

印度虽在战事上失利,但在中国退兵后仍然得以继续保有双方争议的藏南和达旺领土。1986年印度议会设立了阿鲁纳恰尔邦,其中包括了藏南大部地区。

其实,藏民一直心系印度,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西方记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在《印华战争》一书中写道,「当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中国政府突然宣布单方面无条件撤军,这与其说让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不如说是让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世界战争史上还从没有过这样的事情,胜利的一方在失败者还没有任何承诺的情况下,就单方面无条件撤军,实际上也就是让自己付出巨大代价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化为乌有。」

中国军旅作家金辉在其散文《西藏墨脱的诱惑》中,也对那段历史作了结论,「胜利者和失败者是十分明确的。但是,结果却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了——胜利者除了没有失败的名义,却具备了失败者的一切;失败者除了没有胜利的名义,却得到了胜利者的一切。胜利者因为胜利的飘飘然,以至连对胜利成果的彻底丧失和巨大的屈辱都无动于衷。失败者因为唯独还没有得到胜利者的虚名,所以一直在摩拳擦掌,发誓要报一箭之仇。」

洞朗之争端

2017年,中印军队在争议地区洞朗的军事对峙了一个多月,双方互不相让,建造公路被搁置,却不断增兵做出备战姿态。印度更在边境线部署了十多万人的精锐山地部队,紧张的火药味曾令世界为之担忧,最终和平解决。

洞朗(Doklam),是中国、不丹和印度三国交界处的狭长高原。其重要地位被称之为“咽喉地带”,谁占据它,谁就拥有在军事上进退有余的主控权。洞朗地区距中印边境乃堆拉山口约15公里,它是西藏春丕河谷的一部分。在茫茫喜马拉雅山的山谷中,乃堆拉山是唯一一个连接西藏和印度锡金的山口。这一20公里宽的咽喉地带是印度本土和7个东北邦的连接走廊。

依照中印两国的协议,印度信徒可以通过乃堆拉山口进入西藏的玛旁错雍(Manas Sarovar Lake)朝圣,这个圣湖是印度教的圣地。

印度军事专家称,锡金地区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印度唯一能对中国入侵作出进攻性反击的区域,其原因是,印度军队在这一喜马拉雅山脉前线地区拥有地势和战略上的优势。中国军队的阵地则处于印度和不丹的挤压之中。

2017年6月,中国以发展“一带一路”为名,试图修建一条从亚东县到洞朗地区的道路后,印度就处于惊恐之中,他们认为中共造路的目的是要消灭掉印度在那里的优势,用军事力量控制这个地区,无论对印度国土,还是对信徒朝圣,都相当不利。

《印度经济时报》则称,中国修建的道路能够极大地威胁到印度西里古里走廊。该走廊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一旦被切断,印度在东北部的兵力将会被分割包围。所以,无论北京怎么警告,印度都将会强硬对待。

印度外交部也明确表示,这一修路行为“旨在改变现状,将为印度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而不丹也态度鲜明,称中国的修路行为“违背了两国之间的协议”。因为中国与不丹在边界的划分上有许多争议地段,虽然在行政管辖权上各自有了默认,但都维持一种无军事区域。在1998年,中国和不丹签署书面协议达成一致,同意维护洞朗等地区的和平与现状。

洞朗地界位于中国与不丹之间,不丹抗议中共以造路为名试图改变现状,印度乘机介入。这就是冲突的全部内容。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