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最后发生了什么?

最近,很多人让说说热映的《长津湖》,因为没看这个电影,所以我没法评论,但是可以聊一点电影里没演的事。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的战术目标是消灭美帝的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也就是常说的陆战一师,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还是被陆战一师从重重包围中逃跑了。 

一般对长津湖战役的结尾都是这么描述的,陆战一师从朝鲜兴南港乘坐军舰仓皇逃窜,从此联合国军完全撤离朝鲜北方。

那么陆战一师逃跑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呢? 

刘伯承元帅在南京军事学院的一次讲话里说过:长津湖一战,一个兵团的兵力围住美国陆战一师,没有能够歼灭,也没有能够击溃,付出了10倍于敌人的代价,让美军全建制地撤出战斗,还带走了所有的伤员和武器装备。 

其实他说的还不全对,陆战一师不仅带走了伤员和武器装备,包括105,000名士兵、17,500辆车辆及350,000吨物资被,他们甚至还带走了98,000名平民。 

为了运走这些东西,美帝海军出动了第90特遣舰队共计193艘各型运输船只。 

其中最著名的一艘货轮,是美帝海军的梅雷迪思号胜利轮(英语:SS Meredith Victory)。 

这是一艘货船,本来是拉货的,但是为了撤离难民,美军拆除了船上的设备,满负荷装人。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结果,这一艘船就撤走了14,000名朝鲜难民。这艘船也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单船撤离”。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都胜了,志愿军为毛不继续追到海上接着打呢? 

事实上,志愿军虽然在长津湖战役中遭受了重大损失,但仍然对逃跑的敌人进行了顽强的追击。 

参加战役的宋时轮9兵团,是一支原来新四军改编的部队,包括20军、26军和27军,是解放军的精锐之一。

战争最后阶段,20军已经基本丧失了战斗力,虽然58师和60师加起来只剩下了200人,但仍然对美军发动了突袭。 

在撤退过程中最后一次战斗是志愿军89师的一次伏击,但也美军第三师的道格特特遣队击退了。 

最后上来的27军,则被美军第90特遣舰队的舰炮火力完全压制住了。 

美帝在兴南港海面部署了2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和3艘火箭炮舰,军舰一字排开,巨大的舰炮不间断地向岸上的志愿军阵地24小时不间断轰击。

美军在兴南港还部署了一个155毫米和105毫米榴弹炮群,舰炮、陆炮火力和航空兵,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火力网,在整个撤退过程中,美军仅舰炮就发射了3.4万发炮弹和1.28万发火箭弹,猛烈程度超过了仁川登陆! 

长津湖战役是1950年11月27日爆发的,美军从12月6日开始突围。 

12月15日,美陆战1师撤离兴南; 

12月17日,韩国首都师撤离兴南; 

12月18日,韩国第1军团残部撤离兴南; 

12月21日,美步兵第7师撤离兴南。 

到12月24日,担任撤退掩护任务的美步兵第3师9720名官兵,在兴南海滩上的7个搭载地点同时登船,美军完成了从兴南港的撤退。

志愿军27军在25日进入了兴南港。 

美帝虽然在长津湖被打败,但是这次撤仍然被美帝历史学家称为“美国军事史上最伟大的海上撤退行动”。 

这次撤退之后,陆战1师,第41英国皇家海陆突击队和陆军第31团级战斗队因在作战中的顽强表现获得美国总统部队嘉奖。 

14名陆战队员,2名陆军士兵和1名海军飞行员获得荣誉勋章,所有在长津服役的联合国军士兵后来荣获“长津精英”的美誉。 

2010年9月15日,朝鲜战争长津湖之战退伍军人纪念碑在彭德尔顿军营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指挥官詹姆斯·T·康韦将军揭幕。 

值得一提的还有这次撤退中的韩国难民,美军和韩国政府本来计划是用火车运四千个基督教教徒去兴南港随美军撤退。 

但由于想逃的人太多,有5000多个朝鲜人冲进火车里,连车顶都坐满了人。原定于午夜出发的列车到了凌晨3时才启动。 

30公里多点的路,超载的列车整整爬行了三个小时才到达,还有更多没挤上火车的朝鲜人自己步行赶往兴南港。 

在兴南港的现场总指挥是美第10军副参谋长弗尔内,他本来都计划好了多少船装人,多少船装货,安排得妥妥的。 

然而,当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朝鲜难民的时候,弗尔内决定,“只装人,不载货”。 

12月24日,美第10军司令部乘坐的“麦金莱山”号登陆舰带领舰队徐徐驶离港口。 

为防止志愿军夺取剩余物资,舰队边撤退边朝码头上的油桶及弹药射击,兴南港被烧成了一片废墟。 

舰队一直开到韩国最南端的釜山港,但由于釜山一下子停不了这么多船,有一些难民被转送到浦项和巨济岛疏散。 

在航行的过程中,还有五个小孩在船上出生,被美军称为“泡菜1-5号”。 

虽然撤退的比较狼狈,但历史证明了,这些人的选择是英明的,在从北朝鲜南撤的难民中,就有韩国总统文在寅的老爸老妈。 

其余的人虽然没有当上总统,但是他们和他们的后代毕竟也能生活在一个有“三星手机”和“现代汽车”的国家里,不用像没逃出来的那些人,饿着肚子,天天喊XXX万岁。

(全文转自老鱼辣评)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