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归”含金量急剧下降,多省市去年选调公务员相继限制甚至拒绝留学生报考,连哈佛、剑桥等名校生也不例外,原因是当局对选调生“政治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谓选调公务员,是指中共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每年从高等院校选调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他们的待遇升迁优于一般招考的公务员。
海外名校毕业生曾经是中国各地争相选调的优先对象,但中国多省市的公务员选调,2024年起已明确限制甚至“拒绝”留学生。
搜狐城市1月1日报导,广东省2025年度“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的范围,删除了往年可报考的境外知名高校,包括哈佛、剑桥、牛津等60所全球名校。
河北省2024年已将选调范围调整为国内重点院校与河北省属骨干大专院校。
河南省近日发布的“关于2025年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通知”,则可以面向境外大学,但明确要求须为硕士以上毕业生,且大学阶段在国内大专院校就读。
在首都北京,2025年度定向选调同样将留学生拒之门外;“优培计画”仍然可以报名,但也要求海外名校研究生大学毕业于国内43所“双一流”大学或25所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定向选调和“优培计画”的区别是,前者是公务员编制,后者则属于企事业单位。
报导说,随著北京、广东、山东在选调工作中对留学生做出明确的限制甚至拒绝,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省市跟进,做出类似的调整。
为何中国留学生返国就业越来越不吃香了?报导提到,比起公务员考试,选调生的选拔具有“更高的政治标准”。
比如,河南对报考的选调生明确要求须符合以下至少一项条件: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报考学历学习期间担任过班级(含班级)以上学生干部且连续1年以上、获得校级(含校级)以上奖励、大学期间具有参军入伍经历。
报导说,中国其他省市的报考资格条件也有类似的要求。海归留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早已不再是“稀缺物种”。
据中国教育部资料,1978至2019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490.44万人已经完成学业,423.17万人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
2021年,中国回国留学生首次突破百万人,“海归”含金量急剧下降。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或首发,并保留版权。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本文网址:https://vct.news/news/b82f4964-b1c4-4e05-9107-9b51b3dc6022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