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封控噩梦后的逃离梦

6月3日出版的法国各报头版话题各有侧重:《费加罗报》突出报道了俄乌战争100天后,俄罗斯军队目前集中精力加紧围剿顿巴斯;自封城措施后,饮食失调的病例数量正在呈爆炸式增长,直接影响到幼儿健康,《解放报》为此拉响警钟;《十字架报》披露了各大航空公司寄厚望于各方游客,期盼尽快恢复疫情前水平的消息;《回声报》关注的话题则围绕原材料市场价格飞涨,电动汽车生产困难并阻碍销售增长的话题展开。关于中国,《解放报》刊出载文,介绍了解封后的上海民众的感受。

报道指出:上海自本周三以来逐渐解封,在经历了两个月极其严厉的封控措施后,越来越多地上海民众打算离开。不过出境限制令中国经济和知识精英感到担忧。

随着当局解封的决定,各住宅区周边的路障被拆除,商店和企业恢复营业,私家车获准在“低风险区域内”自由出入。2500多万民众中的绝大多数人口两个月来第一次踏上街头。

在社交网路平台上,欢腾的场景取代了骚乱、破窗欲出或快递员露宿的画面。但各个校园暂时仍处于关闭状态。驾车出游的上海游客抵达其他城市后,必须在高速公路收费处自费接受检测以及14天的隔离期。尽管松了一口气,但每个人都十分清楚,一旦疫情稍有反复,极权式的封闭措施就会再次降临。报道指出:两年的病毒清零政策令一些人产生了出国生活的愿望。不过现在除了封城引发的后遗症之外,许多人还增加了对整个中国可能成为14亿人口监狱的恐惧心理,如同异见人士、藏人或维吾尔人的遭遇一样。

一位从事传媒工作的30多岁的女性人物向《解放报》记者表示:封城前,在她眼中,上海是中国最文明的城市。并不意识到这座城市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封城后,经历了有生以来第一次为食品而发愁的经历,感到深深的失望。她所熟悉的圈内许多人都在考虑离开。报有这种想法足以表明这些人对国家及其制度的未来缺乏信心和希望。

另外一名80后女记者则坦诚:在两个月的禁足期间,她始终担心被带往隔离中心,其住所和宠物猫会被那些身着白色服装的蒙面人滥用职权喷洒消毒剂。她曾以为:文革、暴力等早已成为过去,上海是一座非常开放的城市。然而,刚刚经历的一切终于令她明白:上海只是一个与其他城市一样的中国城市,民众在2022年经历了1960年代发生的事情。

报道指出:2020年3月,中国共产党以“抗疫”为名关闭了边境,令那些习惯于规避互联网审查、并时常前往国外旅行的上海经济和知识精英遭遇了沉重打击。2021年,北京宣布只会出于“必要原因”(如:去国外就读或接获雇主录取通知)而签发护照的决定进一步加剧了担忧情绪。2021年上半年,中国仅发放了33万5000本护照,仅占2019年同期发放护照总数的2%。2020年出国留学的70万名中国年轻人的父母,由于三年来无法探望子女而倍感失望。

5月12日,国家移民局宣布:除“必要原因”,在严格的移民政策框架下,今后将严格限制所有中国公民出境,即使持有有效护照亦如此。对此,社交网络上怨声一片。

相关出境限制措施对一些中外跨国夫妻来说如同一场噩梦。导致部分持有中国护照的配偶平添不安。另外,中国官员撕毁护照照片事件的发生更引发恐慌。尽管当局已表示这是不合法的一种做法,但一些民众已失去对官方说法的信任。

虽然没有统计数据表明人们对出国的兴趣程度,但据香港《南华早报》披露,最近数月来,前往咨询公司咨询的人数有所增加,自三月底奥密克戎变异病毒传至上海后,更达到高峰。另据与谷歌类似的搜索引擎百度搜索指数显示:4月份,“移民”这个关键词的使用量超出平时的400倍。在微信平台也显示了440%的增长。互联网用户还常常借用英文词“RUN跑”来交换与移民有关的话题,试图以此来规避审查制度。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