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澡堂子长啥样?新疆天山发现千年前公共浴场遗址

近日,中国考古工作者表示经过连续3年发掘,终于在天山北麓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境内,发现了一座始建于高昌回鹘(约公元10世纪)的公共浴场遗址。而让人惊异的是,这座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古代浴场,却各种设备相当齐全,甚至还配备桑拿房和蒸汽室。

这座浴场遗址所在的唐朝墩古城遗址始建于公元7世纪上半叶的唐代早期,至14世纪逐渐废弃,历经唐、高昌回鹘和蒙元等3个时期。考古工作者根据层位关系和出土遗物,确定浴场遗址最初营建于高昌回鹘时期,至蒙元时期曾被改建沿用。浴场内出土的陶壶、陶盆、方砖等器物也与唐朝墩古城遗址其他发掘区出土的高昌回鹘至蒙元时期遗物一致。

浴场遗址为半地穴式结构,由上下两层建筑空间构成:下层基础部分位于原地表之下,为烟道和供热的基础建筑空间;上层建筑基本位于原地表之上,为浴场使用的活动空间。该浴场功能设施完善,分为门厅区、工作区和洗浴区,主体建筑是洗浴区,东北、东南两个空间可能为更衣室,北部可能为浴场的热水室,西南空间可能为冷水室,中部空间与相连的东部、西部和南部空间可能为温水室。西北独立空间可能为浴场的热水室或桑拿、蒸汽室。

负责浴场遗址发掘工作的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教授魏坚介绍,新发现浴场遗址位于奇台县唐朝墩古城东北部,整体结构由中心部位的砖砌主体建筑、东侧相接的土坯建筑和北侧中心的灶址及左右两端的水井等相关遗迹构成,浴场遗址总面积约400平方米,按功能可分为门厅区、工作区和洗浴区等3个区域。

像该浴场遗址这种下层以砖砌支撑柱为支架,将建筑分为上下两个封闭空间的建筑方式,在古罗马时期《建筑十书》中称之为“挑空式地板”,即利用支撑柱构建浴场地下供热系统,使用时炉灶燃烧烟火可通过支撑柱之间的烟道在浴场下层流动,形成“地热”,用以维持浴场上层洗浴空间温度。

考虑到浴场遗址规模大、建筑规格高、沿用时间长,期间又历经多次修缮,魏坚推测,这座浴场作为城市公共浴场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唐朝墩古城地处欧亚草原内陆地区,夏季炎热,多大风天气,冬季寒冷,无霜期较短,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建设公共浴场显得合乎情理,一方面满足城市居民日常清洁需要,另一方面可供往来旅人沐浴休憩。”

高昌回鹘

根据《宋史》记载,高昌国即西州回鹘(故又称高昌回鹘)。其王的称号为阿厮兰汉,汉译名为师(狮)子王。《辽史》中也有相关记载表示,辽太祖元年(907年)十二月,“和州回鹘”向契丹进贡。和州即高昌。这表明在此以前,定都高昌的回鹘王国已经建立。高昌回鹘起先与辽朝的关系很密切,曾先后24次向辽进贡。直至金天会十年(1132年),耶律大石建立西辽王朝后,将高昌王国收为附庸。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