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考古工作者表示經過連續3年發掘,終於在天山北麓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境內,發現了一座始建於高昌回鶻(約公元10世紀)的公共浴場遺址。而讓人驚異的是,這座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古代浴場,卻各種設備相當齊全,甚至還配備桑拿房和蒸汽室。
這座浴場遺址所在的唐朝墩古城遺址始建於公元7世紀上半葉的唐代早期,至14世紀逐漸廢棄,歷經唐、高昌回鶻和蒙元等3個時期。考古工作者根據層位關係和出土遺物,確定浴場遺址最初營建於高昌回鶻時期,至蒙元時期曾被改建沿用。浴場內出土的陶壺、陶盆、方磚等器物也與唐朝墩古城遺址其他發掘區出土的高昌回鶻至蒙元時期遺物一致。
浴場遺址為半地穴式結構,由上下兩層建築空間構成:下層基礎部分位於原地表之下,為煙道和供熱的基礎建築空間;上層建築基本位於原地表之上,為浴場使用的活動空間。該浴場功能設施完善,分為門廳區、工作區和洗浴區,主體建築是洗浴區,東北、東南兩個空間可能為更衣室,北部可能為浴場的熱水室,西南空間可能為冷水室,中部空間與相連的東部、西部和南部空間可能為溫水室。西北獨立空間可能為浴場的熱水室或桑拿、蒸汽室。
負責浴場遺址發掘工作的中國人民大學考古文博系教授魏堅介紹,新發現浴場遺址位於奇台縣唐朝墩古城東北部,整體結構由中心部位的磚砌主體建築、東側相接的土坯建築和北側中心的灶址及左右兩端的水井等相關遺蹟構成,浴場遺址總面積約400平方米,按功能可分為門廳區、工作區和洗浴區等3個區域。
像該浴場遺址這種下層以磚砌支撐柱為支架,將建築分為上下兩個封閉空間的建築方式,在古羅馬時期《建築十書》中稱之為「挑空式地板」,即利用支撐柱構建浴場地下供熱系統,使用時爐灶燃燒煙火可通過支撐柱之間的煙道在浴場下層流動,形成「地熱」,用以維持浴場上層洗浴空間溫度。
考慮到浴場遺址規模大、建築規格高、沿用時間長,期間又歷經多次修繕,魏堅推測,這座浴場作為城市公共浴場的可能性較大。「由於唐朝墩古城地處歐亞草原內陸地區,夏季炎熱,多大風天氣,冬季寒冷,無霜期較短,在這種氣候條件下,建設公共浴場顯得合乎情理,一方面滿足城市居民日常清潔需要,另一方面可供往來旅人沐浴休憩。」
高昌回鶻
根據《宋史》記載,高昌國即西州回鶻(故又稱高昌回鶻)。其王的稱號為阿廝蘭漢,漢譯名為師(獅)子王。《遼史》中也有相關記載表示,遼太祖元年(907年)十二月,「和州回鶻」向契丹進貢。和州即高昌。這表明在此以前,定都高昌的回鶻王國已經建立。高昌回鶻起先與遼朝的關係很密切,曾先後24次向遼進貢。直至金天會十年(1132年),耶律大石建立西遼王朝後,將高昌王國收為附庸。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a015e718-b7c9-47d8-8d3e-b467da24e877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