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懂我们的恐惧”——在澳华人揭北京威胁打压

综合澳媒报道,人权观察组织在6月29日发表了一份报告,调查了中国政府及其支持者对澳洲大学内支持民主的中国学生和学者进行的骚扰和恐吓,结论认为澳大利亚大学未能为这些人提供适当的保护。该报告引起了联邦教育部长的关切,发表声明称不允许任何外国对澳洲校园的干涉,并承诺更新大学的指导原则。

在采访了24名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 “民主派 “学生以及澳大利亚大学的22名学者后,作者Sophie McNeill完成了这份102页的报告,名为“他们不理解我们的恐惧:北京的长期压制如何破坏了澳大利亚大学的学术自由”。调查发现,中国学生们普遍意识到中共监视的存在,致使许多人感到恐惧,并被迫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审查。

McNeill说,“澳大利亚大学依赖国际学生带来的费用,却对中国政府及其代理人的骚扰和监视问题视而不见。大学管理者没有履行职责,维护来自中国的学生的权利。”她呼吁大学采取具体行动,支持学生和学者的学术自由。

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Li Wei对调查说,她在澳大利亚开了一个推特账户后被中共告知 “闭嘴”。“2020年3月,中国当地警察联系了我的父母,要求我的父母到警察局来,并正式警告让我’闭上嘴巴’,说如果我回到家里,将付出非常沉重的代价。

“他们说我必须关闭我的推特,停止传播反政府信息,如果我不合作,他们可能会指控我犯罪。我删除了推特账户。因为我很担心我的父母。

“我原以为这里很安全。”这位学生告诉人权观察。

另一个女孩在澳大利亚参加了支持香港的民主抗议活动后,收到了来自中国前同学的信息,说 “我正在看着你”。而一位澳大利亚学者说,一个学生告诉他,因为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关于西藏的演讲,他在中国的父母受到工作上司的质问。

另一位学者说,一位大学官员与他联系,向他提供 “净化版 “的中国研究课,因为“对他的对教学内容有一些担忧”。他说另一个研究中国的学者为中国学生提供了该课程的’净化’版本。“这是我愿意考虑的课程吗?不,我不愿意这样做”。他对调查说。

McNeill女士说,大多数遭遇骚扰的学生没有向他们的大学报告,因为他们认为学校更关心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因而不会得罪亲北京的学生。 

澳大利亚大学的一些学者也受到了骚扰、恐吓和告密,如果这些学者批评中国共产党或讨论台湾、西藏、香港或新疆等 “敏感 “问题,就会被公布其个人信息。 

2020年,一名学者上课时把台湾叫成一个国家,结果遭到亲北京者的欺负和骚扰,他任职的大学还暂时将其教学资料从大学网站上删除。 

人权观察说,发起这些攻击的通常是少数人,但动机很强,呼声很高。 

其他被调查发现的问题还包括:在大流行期间对滞留在中国的学生进行在线授课,却没有足够的网络安全保障;香港《国家安全法》的治外法权;以及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等与中国政府有联系的机构的作用。 

人权观察称,中国政府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学术自由的攻击越来越胆大妄为。报告认为澳大利亚教育部应该公布一份年度报告,记录这些骚扰、恐吓、审查和自我审查的事件,以及大学为应对这些威胁所采取的措施。McNeill女士说,大学外国干涉工作组应优先审查这些事件。大学管理者也应该明确告知学生,向大使馆 “报告”同学或学者是严重违反学生行为准则的行为,会受到纪律处分。

据ABC报道,联邦教育部长Alan Tudge说,人权观察报告提出了“令人深感关切的问题”。“不能容忍外国势力对我们校园实施任何干涉,”他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已经采取了多项行动来打击外国干涉,并且正在与大学密切合作,我们将很快更新我们的大学指导原则。”

Tudge还表示,联邦国会情报与安全联合委员会已经在调查高等教育领域的国家安全风险。

据卫报报道,澳大利亚大学可能允许学生用假名和硬拷贝提交书面作业,因为人们越来越担心谈及外国政府的政治敏感话题会受到骚扰。 

卫报了解到,大学领导层正在考虑一系列保护学术自由的方案,包括允许学生使用假名交书面作业,将学生录制课程泄露给外部团体的行为定为违纪等。 

澳大利亚大学的首席执行官Catriona Jackson证实,各大学正在考虑参考海外的最佳实践案例,包括英国的牛津大学和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她说大学“完全致力于学术自由,包括在课堂上和更广泛的校园内”,并敦促学生报告遇到的任何问题。“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们的大学正在密切关注海外同行的做法。”

她说澳大利亚大学的领导人正在与安全机构和政府部门合作,更新指导原则,以防止外国的干预,“更新的准则”可能会加强对胁迫行为的威慑。

澳洲联邦情报委员会主席、自由党参议员James Paterson暗示,如果大学不能保护学生免受外国政府的胁迫和恐吓,可能会面临 “更严厉的法律义务”。

代表大型研究型大学的八校联盟(The Group of Eight)说,骚扰和审查是不可接受的,但认为,记录在案的例子 “不是澳大利亚大学学生的典型经历”。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