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1200家网点缩编 分析:经济下行 融资需求少

中国上半年银行网点缩编持续,据中国官方统计,约1200家分支机构“关门大吉”。据中国人民银行对中国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贷款总体需求指数比前一季下滑16.2个百分点。分析指,除了行动支付普及原因外,中国经济持续下行,融资需求减少、银行利润下滑,加速撤除网点。

据中媒《财联社》记者依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的信息统计发现,2023年上半年终止营业的银行网点约有1200家,涉及国有大行、股份行、中小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关停的网点类型包括支行、社区支行、小微支行、分理处等。

报导引述业内人士说法,“近年来随着各大银行力推网上银行、APP,部分网点关停并转也在情理之中”。此前也有媒体统计称,2022年约有2400多家各类银行网点关门停业。

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指出,支付宝、微信的支付早在十多年前即开始使用,这并非根本的理由。首先银行盈利能力下降,收缩网点减少人员,亦能减少支出。根源还在于经济持续下滑。

“中国大陆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也就是通过银行中介来融资,全国的所有经济体都靠银行融资。整体经济下滑,也会导致银行的利润数值下滑。当银行不见经济反转、反弹信号,干脆就撤下网点。在这背景下加快了速度。”贺江兵说道。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提到,二季度以来,企业融资需求有所转弱,信贷投放放缓带动存款下降。据人民银行开展的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62.2%,比上季下降16.2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艰难 啃老族日益增加

武汉的田先生告诉自由亚洲电台,所谓的“拼命存钱、不敢花钱”现象,前提还得有钱存。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做小生意经营艰难,只能勉强维持。一般人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他身边的亲朋好友家里都出现了“啃老族”。“他们就在家里,每天玩电脑,什么都不做。我在这区看到过一个小屁孩,大概都快30岁了,他的爸爸死在家里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死的。”

田先生忆及,3年前他还担任社区的安保,有个居民15天没见到人,上面领导安排他上楼查看,没想到在楼梯间半途不到就闻到臭味,而家里啃老的青年,居然还能继续睡在家里。疫情过了,他说身边周遭的人生活没有多大的改善。

“大水漫灌”刺激经济左右为难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小,不少财经媒体讨论着中国人行在今年3月,年内首次降准,释放约人民币6千亿元后,下次降准是何时?

中国人行行长易纲近期在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月刊《经济研究》发表《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有效性与经济金融稳定》一文,强调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未来中国潜在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在合理区间,有条件尽量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

然而,中国人行在今年5月,发布《2023年第1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才把“不搞大水漫灌”删除。

“现在应该是注入在财政上,而不是在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再怎么放水都没用,它不只是流动性陷阱,而是流动性黑洞。投再多的水也没有用,财政政策在放水,有个窟窿怎么填得满?”贺江兵表示。

“时间不等人,经济复苏存在黄金窗口期,一旦错过可能要付出更大的政策成本。”中国西京研究院创始院长赵建近日发表的文章指出,因为现代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逆的,破产的企业无法起死回生,失业时间太久的人无法立即回到职场。因此将经济保持在合理增速非常必要。“为复苏创造宽松、自由、畅快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激发社会大众的内生创造力和消费力。”其他的政策很可能都是治标不治本。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