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不佳就业难 千万高校毕业生恐成“新贫一族”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一场座谈会上强调,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稳就业”来支撑中国经济运行。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今年高校毕业生预估突破千万大关,创下新高纪录,加上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中国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恐更形严峻,甚或形成新的“无产阶级”和“新贫一族”,“稳就业”将成为中国政府一大挑战。

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1日在江西召开的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表示,当前世界局势复杂演变,中国疫情近期多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对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因此,为了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务必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稳就业、稳物价支撑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表示要增强紧迫感,抓紧企业稳岗等政策。

这也是李克强继4月7日主持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后,短短几天内再次提及稳定就业,显示中国政府的重视。李克强说,就业稳,民生才有保障,稳增长也才有支撑。他也强调,要落实企业稳岗政策,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

今年高校毕业生预估达1076万

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中国去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909万,今年将首度突破千万大关,预计迎来1076万高校应届毕业生,年增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受到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他坦言,稳就业、保就业的任务非常艰钜。

中国财新网4月11日报道,随着六月毕业季将近,还有许多学生尚未找到工作机会。截至3月28日,在广东省的一所大学,今年只有13.5%的毕业生找到了工作。有学生觉得合适的工作很少,在提供500多个职缺的校园征才博览会上,最后只向4家公司递出简历。

从近来中国高校陆续发布的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可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需投递20至30份简历,经过层层筛选,可以拿到2至3个录用通知。

《中国青年报》报道,上海交通大学调查,大学本科生平均投递简历13.47份,获得5.47个面试机会,获取2.31份录用通知,平均历时2.52个月。南开大学毕业生平均投递简历31.62份,平均获得10.28个面试邀请,收到录用通知3.01个。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平均投递23.34份简历,平均每人获得2.92份录用通知。

公务员职位受欢迎

在人民大学就读文科专业的吕芃,因安全因素不愿具名,她告诉美国之音,她其实不太清楚自己未来要做什么,也不知道文科毕业后能找到什么高薪的工作。她已投递了四、五份履历,获得一、两个面试机会,但因为薪水都很低,只有2000元人民币左右,所以她还想要再找找其他工作机会。

她说,在找工作的同时,她也会去准备公职考试,毕竟公务员的工作比较安稳,也符合家人的期待。不过,吕芃也说,中国国考竞争很激烈,她没有很大的把握,目前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另一位大四生阿祥,因觉得自己的学校不够好,怕影响学校声誉而不愿透露姓名。他对美国之音说,他就读的是技术研发类,毕业后希望能进到互联网大厂工作,因为即使将来被裁员,从大厂出来的人出路也多,不怕未来找不到工作。他说,如何能跟其他名校生竞争,脱颖而出,抢到进入大厂的入场券,是他觉得最困难的地方,所以他每天都在研读相关知识。

他并表示,他身边很多学习计算机和网络专业的同学都选择转行去考公务员,因为一般公司的薪水太低,不过,他承认,公务员考试竞争又太激烈,所以如果真的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有人干脆选择继续读研究所。

有分析人士说,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和国际情势的变动下,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

日本最大的投资银行野村控股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说,中国经济正面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最严峻的下行压力,预计中国2022年的GDP增长率为4.3%,此前,北京设定的5.5%增长目标很可能无法如愿。

就业市场困难的多重因素

台湾世新大学前国际事务处处长吴巨盟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事实上,中国自2018年美中贸易战后,不少供应链转移到东南亚,对中国经济已造成一些影响。除此之外,房地产和教育等行业监管造成市场紧缩,“反垄断法”和“共同富裕”又使得互联网大裁员,减少招聘,这些都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他表示,就业市场与应届毕业生的供需结构不匹配是另一个原因,例如初级制造业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但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应征;大学生想做的是高科技制造业,但实际上中国产业升级的能力又不足。

他说,正是各种“黑天鹅”和“灰犀牛”的因素加总在一起,才会使得近来不管是习近平还是李克强,都在各种场合不断强调稳定就业的重要性。

吴巨盟表示,回溯到2018年,当时中国就已经提出“六稳”(稳定就业、稳定金融、稳定贸易、稳定外资、稳定投资、稳定预期),到2020年,又改成“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这当中的改变可看出一些端倪。

他说:“中国从原本的六稳,现在变成六保,那也代表中国官方原本的经济预期还算是维稳的概念,现在却变成是保一个底线,也就是说预期这个经济状况可能是不好的。中国经济现在其实受到这些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工作机会相形之下已经变少了。”

曾任教中国华中师范大学、现台湾国立联合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萧衡钟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或可溯及到更早的1998年高校扩招政策,使得当时的高校毕业生数量骤增,到了2003年第一届扩招后的就业市场,就已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至今大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蚁族”(如蚂蚁般勤俭地在大城市边缘生活的低收劣居大学毕业生群体)低度就业的问题仍未获改善,未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破千万,这个问题恐会更加严峻。

一胎化导致就业紧迫性缺乏

他认为,服务业低度发展导致劳动需求不足,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大都偏重服务业,但是,目前中国除了一般的餐饮业、零售业以及网际网路等开放民营企业进入外,大部分的服务业部门都由国有资本把持或占主导地位,例如金融、教育、传媒、交通、电信等,近来有紧缩的政策倾向。这些因素导致中国服务业发展落后于经济成长,服务业创造的职缺少了,自然无法吸纳相关就业人口。

萧衡钟表示:“同时,中国现今大部分独生子女(一胎化)毕业生缺乏就业的内在紧迫性,独生子女家境往往较为优越,希望找一份舒适、体面的工作,因此强烈的物质追求必然会造成选择职业的狭窄,以及失业的隐患。”

他说,中国曾做过相关研究,发现“不能在毕业前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中,就有四成左右把“对方提供的条件不理想”作为无法签约的理由。

公务员的双重压力

有分析人士说,在找不到工作后,有不少毕业生回过头去报考公务员,求个稳定,这反映了就业市场的困难,但考公务员也不见得会比较轻松。

吴巨盟说,在2003年,中国公务员考试平均16个人抢一个位子,比率是16:1,但今年的比率是68:1,甚至有些法律部门是两、三百人报考才录取一人,竞争十分激烈。另一方面,中国公务员现在普遍减薪两到三成,福利减少而且很多都遇缺不补,公务员职场也面临很大压力。

吴巨盟说:“中国现有的这些公务员,他都没有办法支付薪水,甚至要降薪了,所以他就算有遇缺,他也倾向于就比较不再补人,所以我说是双重的压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7月中国16岁至24岁的青年失业率达16.2%,而目前有两亿人正在从事“灵活就业”。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家政人员和网红、直播主正是“灵活就业”的代表。

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青年学生们中,有人会想要在找不到工作后去打零工,但也有人认为“灵活就业”是自损前途,宁愿多花点时间明确地找出自己的兴趣点、发展方向并配合当前主流发展趋势,朝着目标迈进。

灵活就业 无奈选择

萧衡钟说:“灵活就业实际上就是没有工作,感觉两种解释都有,享受自主也有,无奈选择也有,但或许更多的是无奈,整体上还是一个就业市场比较凋敝的表现。”

吴巨盟表示,灵活就业就是所谓的临时派遣工或是短期契约工,整体福利并不佳,工作也相对不稳定,因此可能会变成中国新的“无产阶级”和“新贫一族”。

他说,中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因而提出一些相关政策,比如设法提供医疗保险、社保补贴,或给予一些培训和创业担保等,目的就是希望这些“新无产阶级”不要危害到社会稳定,成为社会新的问题。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