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赏:闲来诉说金谷园

       金谷园是西晋巨富石崇的私人园林。

据《晋书》记载:“石崇为荆州刺史,劫夺杀人,以致巨富”。他攫取不义之财后,在洛阳附近,垒石开塘,建园造楼,方圆几十里,亭台楼阁,画栋雕梁,室内摆满奇珍异宝,翡翠玛瑙,犀角象牙…… 琳琅满目,取名金谷园。

金谷园
金谷园 (图:网络)

石崇为富不仁,性格残暴,嗜杀成性,金谷园每举盛宴,必使美貌婢女劝酒,若婢女劝酒不成,客人没有饮尽杯中残酒,便当众杀死婢女。一次他邀王导和王敦堂兄弟饮酒,弟弟王导知道石崇规矩,便勉力豪饮,酩酊大醉;哥哥王敦因不善饮,坚持不受,石崇命婢女劝酒,如此者三,王敦仍不为所动,石崇大怒,一连杀死三名婢女。

《世说新语》记载有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晋武帝的外甥叫王恺,也是一个富豪,他不满石崇炫富,便用紫丝布做了一屏四十里长的帷幕,来遮蔽风尘,石崇觉得有失颜面,便用织锦缎做了一个五十里长的帐幕胜过王恺。王恺不服,出示晋武帝赐他的一柄二尺多高的珊瑚,显示世间独有。石崇见了,抡起如意铁锤,将其系碎。王恺大怒,石崇笑道:“不足多恨,今还卿。”于是命家人搬来六、七株三、四尺大的珊瑚作赔偿;王恺家用饴糖洗锅,石崇则命家人用蜡烛当薪……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为坊间所熟知。

中国自古以来,没有不攀附权贵的富豪,石崇也不例外。他在政治上巴结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的侄子贾谧。为逢迎贾谧,屈尽尊严,贾谧的车子路过,他会不顾脸蒙灰垢,对车轮扬起的尘烟,跪地磕拜,为时人所讥,故留下一个“望尘而拜”的成语。

金谷园内常麇集二十四位文人,由太子党头目贾谧领衔,世称金谷二十四友。据《晋书•刘琨传》记载:“贾谧参管朝政,京师人无不倾心。石崇、欧阳建、陆机之徒,并以文才降级事谧,号称二十四友……”白话文的意思是:因为由贾谧和朝廷的勾兑(替朝廷作统战工作),京中追名逐利的小知识分子紧随其后。石崇、欧阳建陆机三个家伙,虽有文才,但屈尊追奉贾谧,世称“金谷二十四友”。

贾谧麾下的金谷二十四友,以潘岳为首,为当朝纂修晋史,拍马奉承,写歌功颂德的文章。《晋书•潘岳传》记载:“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白话文的意思是:潘岳为人轻佻浮躁,好追逐名利,与石崇一起投靠贾谧门下,和石崇一起对贾谧的车轮扬尘而拜。

潘岳又名潘安,是传说中才貌双全的男子,话本小说中所说的“貌若潘安”指得就是他。传说潘岳乘车外出,常有不少女子手牵手前来堵车观看,并向他投掷水果。“掷果盈车” 的典故,即来于此。另有一个形容时光易逝的成语“潘岳鬓白”,也是指他,这句成语以后引申为:潘安白头、潘安白发、潘岳二毛、河阳衰鬓……可见潘岳在西晋文学界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可惜人品有瑕。

潘岳早年看不起孙秀,常讥刺他。后来孙秀帮赵王司马伦政变成功,身居中书令(在内廷帮皇帝管理文书,能与皇帝频繁接触)要职,便罗织罪名,指潘岳和石崇同犯谋反罪,将其和石崇一起诛连残杀。

后人对金谷二十四友的评述,单从文学角度而言,二十四人才气横溢,精力充沛,创作颇丰,其诗歌数量占西晋文士诗歌縂量的一半,“金谷雅集”盛极一时,可惜文人无行,为迎合统治者,错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最后落得悲惨下场。

诉说金谷园,不能漏写“绿珠坠楼”的凄美故事。

据说石崇曾用一斛珍珠,从交趾(今越南)换来一个叫绿珠的歌姬。绿珠美媚绝伦,在京中享有艳名,为石崇所宠幸,外人虽有垂涎,却染指不得。

西晋晚年皇族内斗激烈。永康元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废除了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贾谧被杀,就此石崇的好运也到了头。

赵王司马伦手下有个叫孙秀的大臣,他在政变中立有大功,一时权势熏天。他暗垂涎绿珠已久,如今石崇失势,便嘱人领兵去金谷园向石崇索要绿珠。石崇唤来园中娇艳婢妾百人,任其挑选。来人说:“小人受孙将军之命,非索要绿珠不可。”石崇怒怼:“绿珠我所宠爱,万不能给!”

来人临走扔下狠话,衔怒而去。绿珠见状,对石崇饮泣道:“夫君为我获罪,奴婢愿效死于君前。”说罢,坠楼而亡。

不久孙秀奉赵王伦之命抓捕石崇。石崇死后,财产罚没,金谷园二十四友中的欧阳建、杜斌、潘岳皆先后被杀……金谷园就此败落。

后世有文人有把金谷园说成是尝粪舔痔之徒的淟涊之所,也有把金谷园的盛衰,发出感叹之吟的,唐朝诗人许浑和杜牧,都留下《金谷园》诗,许浑诗曰:“三惑沉身是此园,古藤荒草野禽喧。二十四友一朝尽,爱妾坠楼何足言。”;杜牧诗曰:“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 ”

最后说些题外话,上世纪八十年代,老朽曾住上海绍兴路“金谷村”旧居,据老居民说,这里原是三十年代上海市长吴铁城建的九十九幢私产,取名时,有人主张叫“金谷园”,后来请教章太炎先生。章太炎大为摇头,大笔一挥,圈去个“园”字,改了个“村”字,旁人不解问:“先生何以要改一字耶?

章太炎莞尔道:“可曾见后人用‘秦桧’为儿子做名字的?“

行文至此,会意一笑,就此打住。

 二〇二二年九月二十七日于食薇斋北窗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