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主管两岸事务的大陆委员会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台商对中国大陆投资占所有对外投资的金额及比重,已从13年前占比逾8成下滑到去年只剩约1成。
大陆委员会2月18日在官方FB发布“对陆投资金额及比重”图表,两项数据呈现下探走势。陆委会指,近年台商布局全球分散风险,赴陆投资金额及占整体对外投资的比例,已从2010年的83.8%降至2023年的11.4%。
陆委会资料显示,2023年核准赴陆投资328件、30.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9.8%,占整体对外投资比重11.4%。截至2023年止,累计核准台商赴陆投资4万5千多件,累积金额达2063多亿美元,占整体对外投资比重50.7%。
自由亚洲电台报导,台湾经济部投资促进司参事黄青云表示,蔡英文政府推动新南向政策,台湾2022年对东南亚的投资额为53亿美元,首次超越对中国大陆的投资额50多亿美元。2023年,台湾对新南向国家的投资额逾55亿美元,对中国大陆投资则为逾30亿美元。
台商、海基会顾问王恩国提及,台湾对中国贸易依赖也从原先的逾40%降到现在的逾20%,预期未来会继续下降,更快脱钩。
王恩国分析了内需型与外销型的台资企业在中国面临不同的挑战。
他说,外销型导向的台资企业须思考适不适合继续在中国生存发展,是否国际地缘政治问题会影响到出口,譬如美国就求它的客户必须离开中国,或中国加一,“这已经是一个趋势”。
若是内需型的企业,王恩国表示,中国大陆经济状况不好就会影响消费,内需型台商就会受影响。
台商撤离中国原因
云林科技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郑政秉表示,第一波影响台商往外撤,与中国厂商竞争力追赶、生产成本上升有关:“2007年中国通过劳动合同法、2008年起施行,劳动成本急剧上升。近年看到一些现象,内需市场开始不振,竞争激烈,某些台商内销为主,困难度变大。”
郑政秉分析,台商和中国厂商在2011、2013年之前,主要是互补关系,台企技术较高、管理较好,当时中国厂商主要跟台企配套、做中下游。2013、2014年中国厂商兴起,跟台商的关系从互补变成替代,在传统产业愈来愈明显,台商存活愈来愈困难。
郑政秉说,传统型厂商因劳动成本增加而移往东南亚、越南、印尼、印度,而先进国家对台湾的半导体、云端、伺服器、AI有兴趣,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欧美、OECD甚至墨西哥对台商具吸引力。此外,如阿斯麦、谷歌等公司在台湾加码投资,台商认为,如果半导体、AI、伺服器资料中心、电动车组成新的产业链,不一定要留在中国。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或首发,并保留版权。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本文网址:https://vct.news/news/1778fb74-c0e3-4601-b916-9100e7911068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