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下午3点左右,复旦大学数学学院教师姜某持刀杀死该学院书记王某,引发舆论热议。有分析称,从凶手杀人后的表现来看,其杀人行为并非是一时激愤,而是积怨已久,高校目前实行的非升即走制度是诱因。
上海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称,6月7日14时52分,杨浦区邯郸路某大学发生一起持刀行凶案件。犯罪嫌疑人姜某(男,39岁,该校教师)已经被抓捕,被害人王某(男,49岁,系姜某同事)已死亡。姜某自述因工作关系对被害人怀恨在心,故对其实施侵害。现姜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虽然警方在通报中没有具体说明案件发生在哪间大学,但根据警方通报的地址,涉事大学正是复旦大学。有网友称,案件发生在复旦大学光华楼。
还有不少当地网友在警情通报下留言,“直接说明是复旦大学很难吗?杨浦区邯郸路上不就这一所大学吗?为什么不直接报学校名呢?遮掩什么?”
有目击者称,死者是被利刀割破喉咙,当场死亡。
另有网友披露,杀人的是数学学院特聘教授姜文华,被杀的人是数学学院党委书记王永珍,并称案发现场极其惨烈。
为何会发生如此惨案 分析认为是“制度”不公
网易引述微信公众号“黑夜研究室”的文章,文中称,复旦事件,令人唏嘘,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姜某这位从小到大都是优秀的青年,走上如此极端的道路?答案是“当前高校非升即走的制度”!
文中称,目前国内高校,对于青年教师,普遍施行“非升即走”制度,即对于助理教授,通过六年的考核期,系里决定是否升为副教授,如果晋升,则升职,如果不能,则走人.
也就是说,通过恶性竞争,压榨青年教师的劳动力和剩余价值。
当前普遍存在的状况是,在系里只有一个空缺岗位的情况下,却招聘10个青年教师,通过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招聘优秀的青年教师专职科研,而在未明确考核标准的情况下,通过博后或者特聘教授的名义,让系里青年教师互相竞争,杀得只剩一个,其余的到期走人。
在青年教师奉献了自己产量最高的五六年后,却发现当年学校招了成百上千的特聘,而其中通过考核的却只有个位数。(注:即使是爱因斯坦和牛顿,其产量最高的时候,也是在30-40岁期间,这是人类智力的黄金时期)
从凶手被抓之后的对话视频可以看出,凶手行凶后是非常冷静的。也就是说,这是积怨已久的杀人行为,而非激情杀人。这位头脑冷静,心思缜密的数学系特聘教授,在面对非升即走的制度下,掏出血刃,以自己的一生为代价进行的报复,不由得我们不去反思这一制度了。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或首发,并保留版权。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本文网址:https://vct.news/news/16af5a78-d897-452b-8287-1d2bdef2138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