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现芯片自主道路艰难 紫光被申请破产重组

红极一时的清华紫光集团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组,专家称,这预示着中国对“芯片”的战略失败。外媒认为,在美国的制裁下,中国的“芯片”梦想要实现,会很难。

7月上旬,清华紫光集团的债权人徽商银行向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提出申请,要求紫光集团破产重组。法院7月16日裁定受理相关债权人对紫光集团的重整申请。

美国之音称,此次紫光集团的破产重组与此前中国地方芯片厂商的“烂尾潮”不同,此次清华紫光面临的问题并非资不抵债,而是源自资本运作的反复失灵和领导层在中国“芯片自主”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下的盲目扩张。

其实清华紫光早在去年就因债务违约等问题被唱衰,但令人意外的是,中国政府迟迟未出手相救,被外界质疑中国举国之力支撑下的“芯片雄心”是否具备足够的资源和财力。

盲目扩张

新浪网称,从2013年开始,紫光集团便开始了自己的“并购之旅”,自2015年起的6年时间,紫光集团及下属企业先后对20多家企业发起了并购要约,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自2013年起,紫光先后收购了在美国上市的集成电路芯片公司展讯通信,物联网芯片公司锐迪科微电子,以及曾与惠普有关联的“新华三”51%的控制权,及法国微连接器公司立联信(Linxens)。

2016年,紫光集团联合多方组建长江存储,占股过半。长江存储在中国芯片产业中实力占优,其NAND闪存技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除此之外,紫光集团还想斥资37.75亿美元入股美国机械硬盘巨头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斥资230亿美元收购美国固态硬盘巨头镁光Micron),还扬言控股台湾半导体晶元代工龙头台积电,收购台湾半导体公司联发科(MTK),但均因政治因素未能成功。

紫光集团的收购案引发美国警惕

据纽约时报报导,“芯片”对一个国家的科技来说,十分重要,从汽车、导弹,及超级计算机等的所有产品都需要这些微芯片来运作。但是随着美中关系的恶化,美国的微芯片禁令对电信基础设施巨头华为等中国公司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为了实现“芯片”的自给自足,紫光集团想要收购美国的芯片公司。

报导称,对美国而言,2015年紫光集团对镁光的收购给华盛顿敲响了警钟,此举被视为中国公司公然使用国家融资全盘购买敏感技术的一个例子。

据报导,清华紫光收购镁光失败后,美国监管机构开始采取一系列行动,以削弱中国直接收购敏感科技企业的能力。

大量收购导致紫光集团负债增加巨大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紫光集团总负债规模高达到2029.38亿元(人民币,下同),相比2012年底的46.47亿元暴涨了近44倍。在这2000亿元的债务中,仅短期借款和一年以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就达794.28亿元。

2019年,紫光集团外部的融资环境发生了变化。受到外部环境变化、部分投资回报不及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紫光集团近年出现了大幅亏损。

2020年11月,紫光集团出现债券集中违约的情况,同时触发多项融资的交叉违约条款,债务危机就此引爆,最终走向可能破产重整的局面。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紫光集团总资产为3007.53亿元,总负债2106.86亿元。

中国政府为何不出手相助?专家怀疑中国资源严重受限

美国之音引述悉尼大学亚太政治经济事务专家、社会学副教授巴博斯(Salvatore Babones)说,中国作为一个中等收入的国家,是否有足够资源支撑如此的芯片雄心仍是个未知数。

巴博斯认为,中国政府如何安排紫光的宿命,将产生一定的政治影响,他说:“五年前,具有战略性的国有企业或国有关联企业遇到现金流的困境,那是不可想象的。这代表着中国对待战略产业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我的怀疑是,中国资源严重受限,根本无法像过去那样在这些问题上砸钱。” 

此前,有媒体报导称,阿里巴巴集团与几家政府支持的企业正在考虑收购紫光集团,出价可能高达人民币500亿元。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