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推出“地摊经济”,各地纷纷出现“地摊潮”,然而不足1周,中共中宣部突然下令封杀相关文件及宣传,还要求媒体删除有关“地摊经济”的报道,多位学者与专家对《苹果》表示,事件反映“习李斗”白热化。
5月28日,李克强在两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强调“稳就业、保民生”,并点赞四川成都开始的“地摊经济”推动了就业。李克强6月1日前往山东烟台视察时,还表示地摊经济和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烟火,是中国的生机。一时间,各地政府纷纷力推“地摊经济”,甚至出现各地城管邀请市民摆地摊的现象。
不过,据自由亚洲电台报道,中宣部于周四(4日)晚下达禁令,严禁媒体再在报道中使用“地摊经济”一词,原因是觉得“地摊经济”一词有损政府的面子。这如同一盆冷水,泼向近日被大陆媒体不断吹嘘的“地摊经济”热潮。
报道引述官媒新华社内部一名姓黄的工作人员表示,自周一(1日)李克强到山东烟台考察期间指“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的讲话曝光后,“地摊经济”一词开始走红,安徽合肥市城管局还公开发文,组织大批城管分局负责人去南京学习“地摊经济”管理。
但到周四晚,有关地摊经济的风向突变。中央级的官媒高层纷纷接到中宣部网信办的禁令,各家媒体均在查删早前就宣传“地摊经济”的报道,就连中央文明办也收回了相应的文件。
网络媒体从业者张栋伟近日在微博发文称:“中央最新口径下来了,不得提‘地摊经济’。”目前,三大官媒,包括新华社、央视以及《人民日报》,这两天已无再用“地摊经济”一词。
此外,中共中央除了要令媒体对“地摊经济”宣传极速降温外,竟还开始出手,打压小贩随街摆档的活动。
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微博客户端,近日就以“权威发布”的方式,指北京城管执法部门,“将依法严格查处占道摆摊设点的违法行为”,理由是“市民对小贩占道摆摊反映强烈”。报道又引述“市有关部门负责人”称,北京有自己的城市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游商满街”不利树立首都和国家良好形象。至于网传北京即将发布的“地摊地图”,亦属谣言。
官媒《人民日报》则发表以《地摊经济升温不能发烧》为题的评论文章为地摊经济降温,指地摊经济之所以能成为近日的热门话题,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带来的烟火气唤起国人对城市生活的最初记忆。地摊与城市并非水火不容,但热话题也需冷思考,面对遍布大街小巷的地摊,或引发对交通、卫生、食物质素的问题,提出关心监管的问题。
6月1日,中共党媒《求是》杂志刊登了习近平去年4月22日的旧讲稿,强调中国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效优于预期。《新华社》对此消息还特别在5月31日预告周知。刻意“纠正”李克强讲话、紧急灭火之意味相当明显。
资深时事评论员刘锐绍接受《苹果》访问时指出,这次中央突然要“地摊经济”急降温,背后涉及“习李斗”。特别是武汉肺炎疫情相对稳定后,两人对如何恢复经济有些分歧,习期望尽快恢复经济生产活动,而李则认为要保民生保就业。不过,习近平对李克强一向有所忌惮,长期刻意将对方的权力架空,不让他有任何争取民意或人心的机会,或借推动相关政策戴上政治光环。而李克强也不是吃素的,过去亦一直“负隅顽抗”,这次先披露全国6亿人月收入仅一千元人民币,接着大力推动“地摊经济”,期望争取民意来自保。
刘锐绍表示,所谓地摊经济根本在大陆一直存在,这是民间的活动,中央也管不了,予以打压只会引发民愤,甚至变成动乱之源。事件的关键其实是习近平的心魔,现时根本没有人能够挑战他的地位,但他仍不放心,要将李克强视为想像中的“政敌”,把他的个人影响力完全排除。
大陆独立政治学者吴强接受《苹果》电话专访时指出,李克强上任至今一直推动经济自由,减少许可证审批、松绑市场等,但中共中央、习近平对经济的控制一直在插手加强,“这两者一直相互矛盾,在过去8年严重、对立、激烈,在地摊上最终爆发出来”。
吴强指,李在中国两会闭幕的总理记者会上,揭露中国6亿人月收入仅一千元人民币,“实际上也在解构习过去八年的扶贫政策的失败”,透过表明城市中低收入者的存在、瘟疫造成潜在严重的大规模失业,然后以鼓励地摊经济、鼓励经济民粹主义的发展,来对抗习近平的政治上的民粹主义,“背后也暴露了国务院处于孤立的状态”。
吴强又称,地摊经济、6亿人月均收入低,近日都引发大陆大众的同情与共鸣。而官方在一夜之间降温地摊经济,改称“夜经济”,实际上是在淡化。“尤其是北京方面更不提,只是以加强市容为出发点,把夜经济作为补充性的东西”。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首发或转载。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或原作者,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本文网址:https://vct.news/news/3a2b2686-30fc-48f3-bd8d-dfd163602266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