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點讚「地攤經濟」 傳不足1周遭中宣部下禁令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推出「地攤經濟」,各地紛紛出現「地攤潮」,然而不足1周,中共中宣部突然下令封殺相關文件及宣傳,還要求媒體刪除有關「地攤經濟」的報道,多位學者與專家對《蘋果》表示,事件反映「習李斗」白熱化。

5月28日,李克強在兩會閉幕後的記者會上強調「穩就業、保民生」,並點讚四川成都開始的「地攤經濟」推動了就業。李克強6月1日前往山東煙臺視察時,還表示地攤經濟和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煙火,是中國的生機。一時間,各地政府紛紛力推「地攤經濟」,甚至出現各地城管邀請市民擺地攤的現象。

不過,據自由亞洲電台報道,中宣部於周四(4日)晚下達禁令,嚴禁媒體再在報道中使用「地攤經濟」一詞,原因是覺得「地攤經濟」一詞有損政府的面子。這如同一盆冷水,潑向近日被大陸媒體不斷吹噓的「地攤經濟」熱潮。

報道引述官媒新華社內部一名姓黃的工作人員表示,自周一(1日)李克強到山東煙臺考察期間指「地攤經濟」是「人間的煙火,是中國的生機」的講話曝光後,「地攤經濟」一詞開始走紅,安徽合肥市城管局還公開發文,組織大批城管分局負責人去南京學習「地攤經濟」管理。

但到周四晚,有關地攤經濟的風向突變。中央級的官媒高層紛紛接到中宣部網信辦的禁令,各家媒體均在查刪早前就宣傳「地攤經濟」的報道,就連中央文明辦也收回了相應的文件。

網絡媒體從業者張棟偉近日在微博發文稱:「中央最新口徑下來了,不得提『地攤經濟』。」目前,三大官媒,包括新華社、央視以及《人民日報》,這兩天已無再用「地攤經濟」一詞。

此外,中共中央除了要令媒體對「地攤經濟」宣傳極速降溫外,竟還開始出手,打壓小販隨街擺檔的活動。

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日報》微博客戶端,近日就以「權威發布」的方式,指北京城管執法部門,「將依法嚴格查處占道擺攤設點的違法行為」,理由是「市民對小販占道擺攤反映強烈」。報道又引述「市有關部門負責人」稱,北京有自己的城市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游商滿街」不利樹立首都和國家良好形象。至於網傳北京即將發布的「地攤地圖」,亦屬謠言。

官媒《人民日報》則發表以《地攤經濟升溫不能發燒》為題的評論文章為地攤經濟降溫,指地攤經濟之所以能成為近日的熱門話題,一方面是因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動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另一方面是因為它帶來的煙火氣喚起國人對城市生活的最初記憶。地攤與城市並非水火不容,但熱話題也需冷思考,面對遍布大街小巷的地攤,或引發對交通、衛生、食物質素的問題,提出關心監管的問題。

6月1日,中共黨媒《求是》雜誌刊登了習近平去年4月22日的舊講稿,強調中國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效優於預期。《新華社》對此消息還特別在5月31日預告周知。刻意「糾正」李克強講話、緊急滅火之意味相當明顯。

資深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接受《蘋果》訪問時指出,這次中央突然要「地攤經濟」急降溫,背後涉及「習李斗」。特別是武漢肺炎疫情相對穩定後,兩人對如何恢復經濟有些分歧,習期望儘快恢復經濟生產活動,而李則認為要保民生保就業。不過,習近平對李克強一向有所忌憚,長期刻意將對方的權力架空,不讓他有任何爭取民意或人心的機會,或借推動相關政策戴上政治光環。而李克強也不是吃素的,過去亦一直「負隅頑抗」,這次先披露全國6億人月收入僅一千元人民幣,接着大力推動「地攤經濟」,期望爭取民意來自保。

劉銳紹表示,所謂地攤經濟根本在大陸一直存在,這是民間的活動,中央也管不了,予以打壓只會引發民憤,甚至變成動亂之源。事件的關鍵其實是習近平的心魔,現時根本沒有人能夠挑戰他的地位,但他仍不放心,要將李克強視為想像中的「政敵」,把他的個人影響力完全排除。

大陸獨立政治學者吳強接受《蘋果》電話專訪時指出,李克強上任至今一直推動經濟自由,減少許可證審批、鬆綁市場等,但中共中央、習近平對經濟的控制一直在插手加強,「這兩者一直相互矛盾,在過去8年嚴重、對立、激烈,在地攤上最終爆發出來」。

吳強指,李在中國兩會閉幕的總理記者會上,揭露中國6億人月收入僅一千元人民幣,「實際上也在解構習過去八年的扶貧政策的失敗」,透過表明城市中低收入者的存在、瘟疫造成潛在嚴重的大規模失業,然後以鼓勵地攤經濟、鼓勵經濟民粹主義的發展,來對抗習近平的政治上的民粹主義,「背後也暴露了國務院處於孤立的狀態」。

吳強又稱,地攤經濟、6億人月均收入低,近日都引發大陸大眾的同情與共鳴。而官方在一夜之間降溫地攤經濟,改稱「夜經濟」,實際上是在淡化。「尤其是北京方面更不提,只是以加強市容為出發點,把夜經濟作為補充性的東西」。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