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陳柏惟一旦被罷免之後

2018年10月底,「韓流」正盛,意氣風發的韓國瑜接受媒體訪問說:「如果我當選高雄市長,高雄的所有街頭政治性抗議、意識形態的請願,全部不准。」這段話不僅違法也違憲,還褻瀆高雄民主聖地,顯示當時韓國瑜已經太得意忘形。高雄人怎麼可能容得一個從外地來,又禁止集會遊行的市長?許多人猜想,韓國瑜終於露出「馬腳」,「韓流」的好日子應該快過完了吧! 

但這樣的政治判斷顯然錯了。在韓國瑜說出這驚世駭俗的「禁止集會遊行論」之後,不但支持度文風未動,甚至還越打越高。他在不到一個月後,以摧枯拉朽的聲勢擊潰民進黨,拿下高雄市長,還帶領國民黨回到近年來罕見的高峰。 

高雄人為什麼在當時根本不在乎韓國瑜說什麼,就是要把票投給他?有人說,是因為民進黨執政太久讓人疲了;有人說,韓國瑜有一種不同於傳統政治人物的特質,讓人期待;也有人說,反正只是個地方首長,就讓韓國瑜做做看。不過,福兮禍所伏,當時備受高雄人愛戴的韓國瑜顯然錯解了選民的意向,以為他怎麼做怎麼說,選民都會照單全收。他選上高雄市長之後隨即大剌剌地走進香港中聯辦,不到兩個月後竟又貪婪地起心動念選總統,最終不但帶著國民黨撞上冰山,就連好不容易掙得的市長職務也遭到罷免。 

重新回顧韓流在台灣社會從暴起到暴跌的過程,有幾項啟示:第一、台灣的選民從來都不吝於給政治人物機會,特別是在地方選舉,選民的政黨成見很淡薄。第二、任何政治人物都應該居高(安)思危,選民對政治人物的愛戴與授權,隨時都會收回。第三、政黨攻防總認為「氣勢」很重要,不過,從2018到2020的兩場選舉是一個很大的反證,如果不是2018年的韓流氣焰如此囂張,不會讓國民黨誤判形勢,最後反而在2020年敗得如此徹底。 

「刪Q」罷免案如火如荼,各方的合作其實是建立在幾項假設之下:包括新選出的黨主席朱立倫太需要這場勝利來證明自己,在地的台中黑派把此役當成奪回立委席位的提早決戰。最重要的,對國民黨而言,「刪Q」成功之後勢必能拉抬兩個月後的公投氣勢,也將銜接之後的「林昶佐罷免案」,若再與明年底的地方首長選舉連成一氣,繼續維持九合一選舉的優勢,2024政黨輪替就有望了。 

不過,罷免是一種「被設定議題的負面動員」,與其說這是一場藍綠對抗,還不如說這是一場25%罷免門檻的衝刺賽,過程中真正考驗的是在地台中黑派的動員力。所以,若陳柏惟最後仍遭到罷免,它的政治效應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評估: 

第一、這當然是黑派的勝利,不過,黑派的勝利未必是國民黨的勝利;在藍綠各自操作下,民進黨力挺陳柏惟,國民黨支持海線黑派,這剛好繼續深化「派系黑金」等於國民黨,國民黨等於「打壓年輕人」的刻板印象。從高鐵加開投票當日學生優惠票,隨即遭國民黨指控是要幫陳柏惟助拳,顯示藍綠早已在派系與年輕人之間選邊站。 

第二、陳柏惟獲得正副總統及大批民進黨立委大力聲援,他早已是過去一個月以來曝光度最高的立委,加上通過罷免的票數很難高過陳一年多前當選的11萬2839票,陳柏惟屆時將無可免地成為一個「悲劇英雄」,也連帶地使得陳柏惟所屬的基進黨獲益。罷免原是要懲罰不適任的民選公職,但畸形的制度設計卻導致被罷免者註定成為一個「勝利的失敗者」。 

第三、這一次的「刪Q」行動里,主導的台中黑派,配合的朱立倫黨中央,以及在一旁聲援喊燒的藍營支持者,三方雖以「罷免陳柏惟」為共同交集,但其實都是用對外鬥爭來掩蓋內部路線矛盾。這種戰鬥藍的鷹派思維,與當年的韓流風潮並無二致。 

三年後再看「韓流」,那顯然是一場「贏了一場戰役,輸掉整場戰爭」的政治狂潮。如今,「刪Q」罷免案到底是整場戰爭?還是一場的戰役?或甚至連戰役都稱不上?藍綠兩黨在卯力攻防之餘,倒是應該仔細地想一想。

(全文轉自上報陳嘉宏專欄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