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新歌《羅剎海市》登熱搜 影射中國社會爆紅

近日,中國歌手刀郎推出了新專輯《山歌廖哉》,其中的歌曲《羅剎海市》激發了網友的想象力,被視為對當下社會「光怪陸離,黑白顛倒」現象的影射,網上各種評論不絕於耳。

《羅剎海市》與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小說集《聊齋志異》中的一個故事同名,網友查閱典籍後直呼找到了這首歌的弦外之音。

《聊齋志異》中的《羅剎海市》描寫商人之子馬驥子承父業到海外小國羅剎國經商,那裡美醜顛倒,愈是兇惡怪異,愈被人們視為美麗,愈顯榮華富貴。

刀郎新作《羅剎海市》的歌詞中寫道:「那馬戶不知道他是一頭驢,那又鳥不知道他是一隻雞…」 有評論指出,這首歌實際上是對整個中國社會的暗諷,「從『指鹿為馬』到『指鼠為鴨』,再到『指驢為雞』,這個世界亂套了」,「乍一聽歌詞是無厘頭段子,實際內涵和外延讓人有無限想像空間」。

社交媒體微信上的一篇評論稱,蒲松齡曾自評《羅剎海市》是「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舉世一轍。小慚小好,大慚大好。」意思是社會美醜顛倒,越是壞的越受歡迎;人們不能以真實面目與人相處,否則會被視為怪人;美好理想只存在幻想中,無論是奇珍異寶還是純潔高尚的心志,都只有在海市蜃樓中尋找。

刀郎於2004年憑藉《2002年的第一場雪》走紅,拿下眾多獎項,但當時中國樂壇傳出這位草根藝人遭到一些大牌歌手排擠,因此《羅剎海市》推出後一度被視為「刀郎復仇」之作,但這種說法很快被否定,北京新京報的評論稱,埋頭10年創作,只為「罵人不帶髒字」完成一場報復,這大概也就不是刀郎了。

港媒「香港01」發文說,刀郎歌曲和專輯所揭露的社會現實,是更為關鍵的,「因為我們正在面對的,正是一個不斷被『顛倒』的、『以丑為美』的世界。

文章以齊齊哈爾體育館坍塌事故為例,指出作為遇難學生的家長,原本應該是第一時間獲知搶救訊息並給予最大程度安撫的,卻被地方政府顛倒為被「維穩」的對象;作為地方政府,原本應該是「以人民為中心」,卻在事發後不見蹤影,顛倒為新聞通稿里很「政治正確」的重視與關照。類似的顛倒情況,也發生在今年4月北京長峰醫院大火事故後。

旅美時事評論員唐靖遠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刀郎的歌正是對整個中國社會一針見血的針砭和諷刺。「整個的中國大陸社會,就象他歌詞裡面暗示的,已經成為一個蠅營狗苟的大糞坑,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基本都是一丘之貉。整個社會其實都出現了一種美醜顛倒、善惡顛倒,非常荒謬的環境。」

評論員戈壁東則認為,這首歌的走紅反映出中國民眾對中共政權的憤怒已達到了一種非常大的程度,但又無可奈何,所以要尋找各種各樣的渠道表達和發泄。這正如前蘇聯解體之前的狀態,「蘇聯解體之前,最顯著的東西就是那種諷刺性的政治笑話,實際上是用一種非常強烈的民間文學來表達他們的憤怒,因為沒有其他渠道。」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