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呼聲沒成功,也應當受保護!

之前清明節,休息3天,還補回去1天,再加上周六本就休息,也就是說一共只給打工人放了1天假。

馬上到五一,看上去放假5天,但其中包括周末2天,以及還要補回去2天,同樣等於只放了1天假。

兩個大節放了兩天假,所以網友們把自己的態度和不滿寫在了頂端新聞短評文章《反對調休的聲音不能裝作聽不到》下面。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這是一種心聲,也是大家對發明調休這種扯淡與荒誕操作的一種不滿。這等同於在隨意玩弄規則,就像開發遊戲一樣,把我們無數人當成了NPC,而自己則在遊戲之外。

人們並不是看不到這種問題,相反,人們一直在不斷的指出問題,只不過制定遊戲規則的人如頂端新聞所說,正在假裝看不到。

「假裝看不到,反正你們也沒辦法。」

是這樣嗎?我覺得不是,因為不滿是會積累起來的。中國人雖然健忘,但卻並不傻,所以也會感到噁心。

難道不噁心嗎?明明只放了一天假,結果硬生生湊出了「放一周」的即視感。這種向上的獻媚,向下的作弄與代價,普通人其實全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都知道這是另類的一種「畫大餅充飢」。只不過這畫出來的大餅給打工人吃了,他們自己卻並不吃。

可奇怪的是,這似乎被默認了,面對各種奇葩的調休,並沒有多少媒體或者官方願意站出來指責。也正因為如此,頂端新聞(河南官媒)能在五一到來之前表態「反對調休的聲音不能假裝聽不到」讓人們沒有想到,也獲得了大量支持的聲音。

但關鍵在於,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持頂端新聞這種「質問」,還有數量不少的一些人認為「就該調休」,甚至認為「不願意調休的人就是故意給社會找麻煩」。

這一頂大帽子蓋下來,估計難得發聲的媒體,這會兒也只能瑟瑟發抖了。

新京報其實也跟着提出了「媒體發聲能否叫停調休」的話題。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然而緊跟着,這條話題下面出現了很多斥責的聲音,「要調休的也是你們,不要調休的也是你們,非得給國家找麻煩,找不自在是吧?」

同時,在微博上搜新京報該詞條,也增加了「新的提示」。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從這些情況來看,頂端新聞和新京報的發聲應該是不會成功了,至少目前如此。無論你覺得這種操作多麼扯淡,都無法改變現實。

但即便沒有取得效果,這種發聲也同樣存在意義,這一點我們需要知道。因為如果我們不知道的話,那麼媒體不願意發聲這種局面會更加嚴重。

你看,僅僅只是呼籲一下「調休」這件事,新京報就被一些無腦的敗類開始語言攻擊,扣帽子,翻舊歷史,倘若這種時候連支持他們的群眾,也因為呼聲並未成功而攻擊他們,或者無視他們,那以後還有媒體願意隔三差五的站出來說幾句人話,指出一些問題嗎?

鴻茅藥酒事件的當事人譚秦東醫生,前段時間腎衰竭4期辭職在家,醫藥費以及失去經濟收入令他在網上求助網友支持,開始賣書維持生活。一位網友在後台私信我:自己想買幾本他賣的書,支持一下,但是譚秦東遭遇鴻茅藥酒事件後,又跟阿寶理記那些人走得很近,讓我糾結。

他問的無非就是我對譚秦東醫生這個人的態度,屠龍者是不是變成了惡龍,自己還能不能支持他。

那的確是個兩難的事,我也很難給他建議,只告訴他不要想得太多,你若是願意幫助他,那幫助的僅僅只是他當初在鴻茅藥酒事件中的角色,而不是轉變之後。

媒體同樣如此,有的媒體平常更多是沉默與轉發,但偶爾之間他又突然蹦出兩句肺腑之言,甚至為群眾發聲。你要因為它某一條內容的失真或者無恥,而繼續諷刺他嗎?

我想,我們主要支持的是一個具體的事實,而不是無腦的絕對完美。那種東西是不存在的,如果有人說它存在,那一定是編出來騙你的。

所以,當一些媒體突然站出來說人話,突然站在群眾立場上的時候,無論他們是否起到明顯的作用,無論他們是否成功,那麼群眾都需要站在同一立場「保護」他們。否則的話,他們只會連「突然的跳出來」也不敢了。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竹不倒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