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馬斯克在中美貿易戰正酣的當口,拍板決定在華建廠的時候,可能沒有想到會有今天這樣剪不斷理還亂局面。在科技前瞻和商業推廣領域,馬斯克當仁不讓是個領袖人物,但是恐怕對於特殊國情的理解,也還是剛剛開始。
某些中國人有一種獨步天下的「精緻利己主義」,借用北大錢理群教授的注釋就是:世俗、老道,很懂得配合、表演,善於利用體制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獲取自己的利益——那個維權的特斯拉女車主幾乎完美的詮釋了這一點。
如果她買的是國產車,那麼很有可能這種自曝家醜的行為就成了口誅筆伐的「遞刀子」,或者別有用心的抹黑;如果她質疑的是諸如北斗這樣的軟件數據,那麼她的表演就算是跟那個可憐的大卡車司機一樣,配上喝農藥自殺這樣的橋段,估計也不會有特別的效果;找准特斯拉這種純外資品牌,那就完全不一樣了,前不久棉花的餘溫尚在,在民族主義的加持下,這趟說不清道不明的胡攪蠻纏陡然就升級為向境外勢力的宣戰,特別及時,特別應景。
你還能想象什麼樣的維權,能突然間就有那麼多的主流媒體一邊倒的聲援造勢呢?連「政法委」這種毫不相關的衙門,都突然成了消費者的好朋友,開始關心起消費者的權益來。這邊不讓進特斯拉進停車場,那邊不讓上高速,一副全民同仇敵愾的熱鬧。其實可能更多人希望在買到假奶粉、打到假疫苗的時候有這樣的關懷——但很顯然,那個時候張嘴就可能是尋釁滋事。
能買得起特斯拉的人,在國內一定不算是底層,至少是個殷實的中產。一個中產維權其實還有別的渠道,但突然用這麼幾乎是不要臉式的碰瓷方式,本身動機也是一件值得考量的事情。
特斯拉作為電動車的先驅和霸主,車和系統好不好,我不是專業人士,無法做出評價。但歐美車輛的檢測標準遠比國內嚴格這是不爭的事實,在歐美站穩了腳跟在華卻在剎車這種基本技術上翻了船,殊為詭異。
我們知道當年特斯拉逆風進入中國,是有某些特權的。比如最核心的數據,特斯拉的數據中心是在美國本土的。而不是像蘋果、微軟這些巨頭,為了中國市場做了某種程度的順從,把中國區的數據放在了「雲上貴州」。特斯拉的核心科技其實不是車有多麼炫目的技術,自動駕駛如何領先,電池有多麼的牛逼……而是每一台車都是一個隨時移動的交互數據中心,一個智能處理系統,它將來會和各種技術結合起來,成為一個閉合的生態。你買了特斯拉,可能就是買了一種未來的生活方式。對於習慣山寨和剽竊的某些廠商來說,特斯拉這套智能系統的數據,恐怕早就垂涎三尺。
除了短期內無法獲得的技術,特斯拉碾壓式的市場占有率,也對很多人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平心而論,某些騙補貼的國產電動車在特斯拉的優勢面前,只能用那句周星馳電影裡的「我不是說你是垃圾,我是說在座的都是垃圾」來表達。
電動車行業之所以近年來成為大量資本湧入的風口,本質上就在於,電動車的智能系統將徹底顛覆傳統汽車的屬性,就像蘋果開創智能手機顛覆了傳統電話的屬性一樣,這種前瞻,其實是大家都看得見的趨勢,除了已經起跑的蔚來、理想、小鵬等廠家,還有跨界而來的恆大、小米和華為。這麼大的一塊蛋糕,落到別人的田裡,會讓人如鯁在喉,非常難受。
最為詭異的是,特斯拉維權事件的起爆,正好是華為宣布要向智能車領域進軍的時候。4月17日,華為發布了首款HuaweiInside智能純電轎車北汽阿爾法S,號稱要做汽車中的「蘋果」。華為上次說要做安卓智能手機裡面的老大的時候,三星手機就出了爆炸的新聞,造成三星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華為也趁勢超越三星,短暫的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的二把手。
如今因為芯片,手機做不成了,要養豬,要造車。配方還是熟悉的配方,味道還是熟悉的味道。
但我們也知道,有些核心科技,哪怕用盡渾身解數,也不是那麼容易彎道超車。太多鴻蒙的誓言,都成了洪荒的笑話。芯片大躍進留下的爛攤子還歷歷在目。用我們熟悉的一個笑話來說,姚明不打中鋒,你以為郭敬明就能上位了?躲在美國閉門造車的賈會計騙了那麼多人,花了那麼多錢,至今還沒聽見一聲響。
在維權的鬧劇結束後,即便特斯拉暫時服了軟,但回過頭,贏家也肯定不是台上的潑婦,或者台下的各種算計。作為立身之本,特斯拉恐怕不會輕易交出核心數據,逼得太急,也不過是重演當年穀歌一走了之的舊故事罷了。對於國內的消費者而言,憤慨之後,恐怕還是得想想,沒有了特斯拉,對於未來的智能汽車市場而言,恐怕不是什麼好事——就像你每天都要面對的各種服務差、技術臭還沒法說的各種壟斷一樣。
對於特斯拉而言,這次的事件同樣是個深刻的教訓。當初逆風而行,妄圖刀口舔血,沒想到舔的是自己的血。該怎麼賺錢,能賺誰的錢,這是個拷問靈魂也拷問遠見的問題。
(全文轉自作者臉書)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bd6e6d6f-b716-4977-98e0-69f2ec06b049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