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局在巴新建漁港 但當地無魚捕撈 其真正用意惹質疑

近日,中國當局即將在巴新建漁港,但據說在這被投資的地方並沒有魚可釣。此舉再次激化澳中矛盾,中國當局的真正意圖到底是什麼?

據澳新網周日(13日)報導,中國當局即將在巴布亞新幾內亞(以下簡稱巴新,該島嶼國家南部與澳大利亞隔海相望)的西部省(位於巴新西南部的一個省)首府達魯建一個主要的漁港,漁港指的是福建省中鴻漁業有限公司在達魯投資建設的「綜合性多功能漁業工業園」項目。但奇怪的是,達魯卻沒有魚可釣。這麼做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中國當局的這種舉動受到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重點關注,據了解,這一項目,中國當局即將斥資2億澳元。

該報道中稱,現在中國當局控股的中鴻漁業有限公司已經與巴新政府在巴新首都莫爾茲比港簽署了協議,即在那建「綜合多功能漁業工業園」。

前巴新政府事務顧問傑弗里·沃爾(Jeffrey Wall)認為,「在像達魯這樣偏遠而嚴重欠發達的小城中,一個價值2億澳元的項目將產生巨大影響。」

「但是需要問的問題很簡單:為什麼選擇達魯?」

「中共掌控漁民與解放軍協同作戰」

Wall說,「對巴新漁業有一定了解的人告訴自己,達魯附近是沒有商業捕魚場的。」 「中國當局在一個漁業資源不廣、地理位置距離澳大利亞本土約200公里的達魯投資,這一點引起人們質疑。」

真正的答案可能在於中國政府要試圖占領澳大利亞領土。澳新網在報道中提及,中國當局把控的漁民們是受過軍事訓練的,他們能夠在必要時候去協助中國人民解放軍。並且這一點歷史可以證明,先前漁民們有過被用作外交突擊部隊的案例,以宣告中國北京當局的某種領土主張。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訪問學者和澳大拉西亞戰略小組主任多米尼克·梅格(Dominic Meagher)發推文說:「回想起「漁船」(不定期的海軍民兵)很可能會有助於中國當局「非軍事化」占領菲律賓領土。」

「中共帶來的邊境壓迫勢力」

近年來,進入澳大利亞北部狹窄淺水區問題一直是爭論的焦點。

2015年,時任貿易部長安德魯·羅布(Andrew Robb)曾簽署過一份價值5060億澳元、為期99年的達爾文港租賃給中國國有公司嵐橋集團Landbridge Group的協議。一年後,Robb辭職,儘管有消息說嵐橋集團和中國解放軍有關聯,但他仍以年薪88萬澳元擔任嵐橋集團高級經濟顧問一職。

此舉令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大怒,本計劃利用達爾文和北領地作為其主要的海軍陸戰隊和海軍基地,以抵消中國當局不斷擴大的地區影響力。而如今這些計劃正處於危險之中。

不過,當時的澳財長莫里森(Scott Morrison)堅持認為,他「已經意識到外國對戰略性國家資產和關鍵基礎設施進行投資的敏感性」。但是,即使美國海軍為其新組建的「第一艦隊」在印度太平洋尋求基地,這種影響仍會持續存在。

而在達魯的一家中國主要物流設施能夠為民兵和海事警衛隊船隻提供支持,有類似的戰略含義。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當局的武裝捕魚民兵在北京執行其在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的主權主張的戰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Wall表示,「這些經典的『灰色地帶』作戰行動解析開來,中國漁民本質上是民兵組織,再加上軍方的後勤支持,在占領領土方面可以說是不戰而勝。」

美國海軍發警告

美國海軍在澳大利亞海域越來越忙。它認為中國的捕魚民兵是一種威脅。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國際海事法教授詹姆斯·克拉斯卡(James Kraska)表示:「美國海軍將對這些中國當局控制的船隻的侵略行為作出反應,因為這些船隻就好像都是武裝部隊的一部分……中國當局管控的海軍等在和平時期進行的任務以及接受的軍事訓練,與在武裝敵對行動中進行行動時的一樣。」

Kraska說,北京的船隊是世界上非法、不報告和不管制捕魚的最大罪魁禍首。而這些船隻也是中國當局進行積極領土擴張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

未來恐怕會有衝突

Wall指出,澳大利亞與巴新以及達魯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是和諧的,雙方都尊重該地區的全面捕魚條約。然而,在報道中稱,「將中國當局臭名昭著的激進漁船及其配套的海岸警衛隊加入其中,將產生嚴重影響。」

Wall說:「這對澳大利亞的邊境防守不是很友好,澳大利亞未來要讓國防部時刻準備好,因為需要確定這些前來的漁船與船員,哪些是巴新的,哪些又是中國當局派來的。」

但中國當局的這種投資,實際上為自己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在澳大利亞與巴新的關係中紮根,並在澳大利亞與美國的關係中紮根。

Wall認為:「如果澳大利亞要阻止該項目繼續進行,那澳大利亞將需要迅速採取行動。」 「無論澳大利亞選擇做什麼,其最終的回應都必須是實質性的,以人為本,並且容易實現。」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