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心血白費,一夜回到2000年前

20多天前,中芯禁令傳來,心驚肉跳之下閃出一個念頭,打中七寸了。我請教一位芯片名宿,預後如何,回答是:20年心血白費,一夜回到2000年前(2000年是中芯創立的時間)。 

或許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中芯被封,後果遠比華為被封要嚴重。華為被封只是局部變慢,中芯被摁住,意味着芯片自主化全局(市場主流芯片,低端芯片除外)將全面減速,甚至停頓。 

回頭看芯片戰過程讓人無限感慨。這是一次很特別的交鋒,美方出手的是美國政府,中方迎戰的是華為。每次美方出台新制裁,政府層面也有回應,但做出實質回應的是華為,這是自然而然的事,只有企業清楚自己手中有什麼牌。但最後的結果就是,以喧譁鬧騰的商業手段對抗最強帝國,最終釀成一場第五次反圍剿式的慘劇。 

現在靴子已經落地了,做點復盤。 

從戰果來看 

中芯是平台企業,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中樞,上接半導體供應鏈,下接終端市場,由此形成了以中芯為核心的中國硬科技雁陣。中國半導體產業國產化的核心環節,如光刻機、材料等所有最卡脖子的環節,只有中芯才帶得動。 

因為以替代進口為目標的國產半導體產品,成本不低、品質不高、質量不穩,只有中芯看得上它們。台積電、三星對它們連多看一眼都不會,這些海外巨頭在全球市場有的是又好又便宜的供應商。

現在中芯被封,這些靠中芯來帶的項目怎麼辦,似乎唯一的辦法是趕緊重建中芯供應鏈,重啟中芯繼續帶隊。重建容易嗎? 

不久前有關方面出台產業規劃,計劃半導體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半導體市場分析公司ICInsights2020年5月21日發布一篇報告,報告通過計算2019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各大經濟體的占有率得出結論,中國大陸芯片產業自給率為6.1%。

10多萬零部件的光刻機等設備,和生態豐富的軟件姑且不論,單看化學材料。 

2007年出版的《集成電路工藝中的化學品》中列舉了200多種化學材料和氣體,這尚且是十幾年前的清單,今天數據肯定更加龐雜。 

2019年日本和韓國打了一場小型科技戰,日本限購韓國三種材料:OLED屏的塗料氟聚酰亞胺,半導體製造用的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韓國翻遍全球找替代品,都達不到生產要求,無奈韓國不顧顏面再三央告日本,才被抬手放過。這僅僅是三種化學材料的限購。 

工信部2018年統計,130多種關鍵基礎化工材料中,國內32%為空白,52%的品種依賴進口,尤其高端電子化學品、高端功能材料、高端聚烯烴等更為緊缺。 

中國化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年分析了中國化工產業的現狀:高端產能不足、低端產能過剩,在智能煉廠、高端化工催化劑、精細化學品加工等嚴重欠缺。化工產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是產業精細化率,中國化工總體精細化率在45%左右,世界發達水平是60%到70%,世界十大高端化學品企業均為國外企業,即便如此,也沒有聽說過哪個強國一家集齊全部供應鏈。 

攻堅高端電子化學品,需要一環扣一環的工業基礎,一環扣不上,後面的就白搭。還是以高純度的氟化氫為例,它是最強酸,是生產晶圓常用的清洗劑,它的存儲和運輸需要高端容器,否則哪怕氟化氫純度做到99.9999%,容器不耐酸,純度也會掉下來,但這種容器國內做不出來。 

精細化工是長周期產業,人才、資本、技術要補的課短期內在所有欠缺環節實現突破,顯然不可能。 

但是中芯重啟,必須要自主供應鏈完成最後一塊拼圖才行。在目前國產自給率6.1%的基礎上,實現完全自立自足,需要多長時間?在此之前,中芯要乾等着,絕大部分自主芯片產業鏈也要乾等着,這會帶來一系列鏈鎖反應: 

一,現在這批供應鏈企業、進入的資本、行業人才,譬如中芯好不容易聚攏起來的豪華戰隊,能否等得起最後一塊拼圖?閒說一句,或許梁孟松的去向是觀察行業未來趨勢的風向標。 

二,科創板的芯片故事,沒有中芯支撐,邏輯閉環就斷裂了。財富故事講不通,資本和人才會不會散? 

三,中芯如果正常運轉,它能為供應鏈企業提供實應用場景中的反饋,幫助它們改進工藝,這樣的經驗在實驗室里得不到,現在沒了。 

四,更大的麻煩是,中芯被禁之前,它能為供應鏈企業提供訂單,儘管是內循環,但好歹還是市場化互動,激勵和考核還是市場說了算。中芯停頓之後,如此龐大規模的產業鏈,純靠國家計劃和指令來推動,上下游關係大概率要扭曲。計劃經濟的虧是不是還要吃第二次?這是比科技戰更嚴重的問題。 

所以芯片戰的戰果不輸第五次反圍剿。 

從過程來看 

但凡打仗,無論對方實力有多強,己方有多弱,只要知己知彼,總會有個合理的戰法,不是說要去演一場以弱勝強的神話,至少要保全不應該損失的部分,必要時捨車保帥、壯士斷臂這些戲碼該演也得演。最不該的就是擺出一副決戰架勢,寸土不讓,強硬對強硬。 

可惜的是,華為的打法就是硬頂硬。川普打華為分三個過程,先是封殺華為在海外市場的5G業務,華為高調轉攻歐洲;川普停安卓系統,華為亮鴻蒙;川普出實體名單,斷芯片供應,華為海思第二天就宣布有備胎,年中發財報,國內市場手機大賣,利潤逆勢大漲。 

每一次美國出招,華為總會高調宣布對策,然後川普再針對聲明出新禁令。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直到華為出不了聲。而川普也一步步走到了中芯的大門口。 

美國從打華為到打中芯的過程就像剝洋蔥,從外圍層層剝來,一直剝到核心。這並不是說川普伏線千里,神機妙算。而是寸土必爭的節節對抗,必然招致川普層層加碼,這也是川普學習的過程,他認清了中國硬科技產業體系,不完全封禁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就壓不住華為。可以說中芯被封是個順藤摸瓜的漸進過程。 

一邊挨打一邊還嘴,的確可以稍稍快慰人心,川普由於疫情和美國經濟數據,選情吃緊,這邊敲鑼打鼓給他上點眼藥的確可以博人一樂,不過效果也僅此而已。但以我有限的街頭經驗,嘴巴不吃虧的,一般挨打最多。 

如果不這麼高調,如果及早自斷一臂,示弱於人,應該不至於此。整個過程,止損機會一大把,怎奈你強他更強,一路打到姥姥家。 

或許有人說,即便沒有對抗,美國也會封中芯。不盡然,即使川普打華為,也是一步步來的,每次打擊升級是在華為對攻之後。不講理也要有前期鋪墊,哪能上來直接出大招。就像砸人家玻璃,第一次砸一塊,如果對方應對溫和,再混蛋也不好意思接着把一棟樓的玻璃都砸了;但如果苦主看到有人砸玻璃,烏龜王八罵一陣,氛圍起來了,那就順勢全砸了算。退一萬步,即使最後要封,沒那個氛圍,哪能這麼快,能過一天算一天。 

反而是政府層面極盡懷柔,最近中國進口美國原油、大豆、豬肉都在創新高,不脫鈎的決心極其堅決。 

話說到這裡,有幾個問題特別想請教: 

一.備胎在哪? 

二.有沒有做過終極推演,能硬懟過去嗎? 

三.高調口嗨,對攻堅克難到底有多大幫助? 

四.口嗨會不會誤導決策? 

這套不向霸王讓寸土的戰法就是第五次反圍剿的套路,毛澤東的評語是,叫花子和龍王比寶。 

作為一個二十多年前就發表雄文《華為的冬天》的偉大企業,在大事臨頭時的這番應對,只能說明冬天來了該怎麼辦,還是沒有想清楚。在川普的連環攻擊中,聽聞曾有塔山戰役、渡江戰役,這都是不得了的英雄氣概,塔山是狙擊強援,不丟一寸陣地;渡江是百萬雄師過大江,宜將剩勇追窮寇。但恕我腦力不濟,在慘如第五次反圍剿的境況中,渡江戰役渡的是哪條江,赤水河、金沙江還是江陰長江,按說冤有頭債有主,要渡也是渡密西西比河,但是美國市場盡失,好像也渡不着。 

最後提個建議,既然喜歡這套話語體系,應該讀讀毛澤東最得意的文章《實踐論》,此實踐通鄧小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之實踐。這篇文章其實和林彪的《如何做好師長》,甚至和《麥肯錫方法》一樣,是講工作方法論的,文章七分講如何調查研究、知己知彼,一分講行動。喜歡就要真喜歡,不要喜歡成葉公好龍。 

再補充下,該文寫於1937年,西安事變之後,紅軍真正走出第五次反圍剿。一般以為長征就算走出第五次反圍剿,其實第二次統戰國民黨、第二次戴上青天白日帽徽的西安事變,才是反圍剿的大結局。當然這是潑天大運,可遇不可求,但老天給機會,也得腦子清醒,身段柔軟才能接得住。 

總之,實力弱不是輸精光的理由,這幾天看了部芬蘭電影《無名戰士》,作為蘇聯和西歐通道旁的彈丸小國,1939年蘇聯進攻,芬蘭拼死抵抗,重創蘇軍,還是被割走十分之一的領土。在德國閃擊蘇聯之後,芬蘭結盟德國,收復故土。但芬蘭得意之時不忘本小,並未和西方諸國實質交惡。1944年蘇軍反攻,故土復失,芬蘭拼死抵抗後,抓住蘇軍急於西進與盟軍爭奪歐洲大陸的機會,在西方調停之下,向偉大東方鄰居求和締約,最終保住了國家獨立。一個地緣如此差勁的小國,二戰中主動進攻蘇聯找死,最後卻幾乎全身而退,這絕對是個奇蹟。《無名戰士》在劇終字幕時,極為臭屁地打出一行字,芬蘭是二戰中唯一與蘇德兩國交戰,而未被占領的國家。自知之明確實是個好東西。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解釋系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