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TIKTOK分析最透徹的文章:張一鳴作繭自縛

編者薦語: 

美國封堵TikTok事件,即將以微軟買下而告結束。在目前的大形勢下,有人認為張一鳴「非戰之罪」,是國際政治的犧牲品,「其罪懷璧」。然而,張一鳴及其頭條系真的沒有問題嗎?他的原罪不是來自哪裡的問題,而是算法。頭條系的智能算法埋下了毀滅的種子。 

禍不單行,繼印度、美國、澳大利亞採取行動之後,最近日本也宣布對海外版抖音Tiktok採取行動。 

據日本媒體NHK報道,7月28日日本執政的自民黨「規則形成戰略議員聯盟」在國會內舉行會議,討論如何禁止抖音等中國APP和軟件的問題。最終,會議形成了一致的意見,將在今年9月,正式向日本政府提交一份禁止抖音等中國企業提供的APP和軟件的要求議案。 

Tiktok在海外接連翻船,張一鳴的國際化戰略遭遇重大挫敗,不僅影響到母公司「字節跳動」上市計劃,而且影響到「字節跳動」及TikTok的估值。疫情期間,字節跳動用戶迅速增加,其估值在疫情後的這段時間飆升,超過了1000億美元,甚至在一些非公開的交易中估值達到了1400億美元。但是在印度宣布禁用、美國限制TikTok之後,字節跳動的估值被大幅調低30%。 

不過,海外資本還是非常看好TikTok的發展前景。7月30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道稱,字節跳動的投資者對TikTok的收購報價估價為500億美元,該出價為TikTok 2020年預計收入的50倍。此前,7月23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紅杉資本(Sequoia)和泛大西洋投資(General Atlantic)等為首的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正在評估收購TikTok大部分股權的可能性。《金融時報》援引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收購完成後,字節跳動將失去投票權並只保留TikTok的少數股權。對此項收購傳言,TikTok回應表示不予置評。 

紅杉資本是字節跳動的風險投資者,一直在敦促張一鳴出售TikTok的多數股權。他們的想法是讓TikTok成為一家美國公司,而字節跳動僅保留少數股權。據一位參與談判的人士透露,這一方案已經討論了好幾個月,反覆商討了很多次,包括由一組風險公司或戰略合作夥伴購買額外股權。 

然而,張一鳴拒絕了這些想法,因為失去TikTok,對張一鳴的國際化雄心是致命打擊。TikTok是字節跳動國際化的排頭兵,也是目前字節跳動估值的主要部分。更重要的是,放棄TikTok的控制權,還意味着字節跳動將失去其崛起稱雄的核心競爭力——智能算法主導的信息分發。這是程序員出身的張一鳴「不可承受之重」。 

但張一鳴不知道的是,他的頭條帝國,成於他精心設計的智能算法,也因為這個智能算法在海外翻船,將來也將敗於這個智能算法。 

2012年3月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時,就是最早把人工智能技術大規模應用於信息分發的公司之一。無論是起家的搞笑社區「內涵段子」和推薦引擎「今日頭條」,都是基於數據挖掘的算法技術為核心驅動,來實現資訊分發、內容分發。 

這與微信微博、Facebook等以社交分發資訊有明顯不同。社交分發是以你的社交關係鏈作為分發的基礎,你關注的對象決定你能看到什麼。而算法分發則是基於你的價值觀念與興趣愛好,通過各種算法琢磨出你有什麼興趣和偏好,然後向你精準「投餵」內容。表面上算法分發更能精準地匹配用戶的需求,提升用戶體驗,但在另一方面卻會禁錮甚至極化用戶的價值觀念,因而放大了「信息繭房」效應。 

今年高考江蘇卷作文題出現「信息繭房」這一概念。本來互聯網就會加速構建使用者的信息繭房,如果加上算法主導的「審核系統+推薦系統」,那用戶會待在他適合的信息繭房中「樂不思蜀」了。如果說一個人被他的社交圈子(同學、同事、親戚朋友等)影響,我們都可以接受,因為這本已被人的社交屬性所決定了。但一個人的信息來源、思想觀念被一個精密的算法所主導時,那麼這個人就成為機器算法的奴隸了。因此,當有自媒體文章說「抖音改變了世界,美國政府改變了抖音」時我笑了,抖音豈止是改變世界,而是要改變整個人類的生存方式了! 

然而,今日頭條、抖音、TikTok的問題遠不止於 「信息繭房」這類傳播倫理問題,不然像日本這樣媒體很開放的地方也不會採取行動。因為「算法分發」要做到精準匹配,就有兩個命門罩在頭上: 

一是「隱私門」——必須時刻關注用戶的動態,精準搜集用戶信息,這樣算法分發才能做到信息內容的精準匹配,才能精準投喂,與用戶的癖好形成互動,用戶的體驗也才會更好。毫無疑問,大量搜集用戶信息無疑對用戶隱私權構成威脅。抖音出海以來,就不斷遭到侵犯用戶隱私的指控。2019年2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指控TikTok非法收集兒童的個人信息,最後TikTok同意支付570萬美元來解決司法部提交的FTC投訴。 

更重要的是,如此大量的用戶信息和隱私搜集對他國的信息安全形成極大挑戰。算法分發除了基於用戶興趣、新聞時效、熱點進行推薦之外,還會基於地域、時間、場景等推薦,因此需要追蹤用戶的搜索歷史、地理位置等信息,甚至對用戶發布內容的場景進行針對性分析以獲取用戶數據。在大數據下這些用戶信息除了可以用於信息分發、廣告推廣之外,還可以有其他很多應用。因此,各國政府對於用戶信息搜集都保持高度敏感。 

儘管TikTok一再澄清不在中國運營,中國政府無法訪問TikTok用戶數據,在美國,TikTok由美國實體運營,但是仍無法解除國外的擔心。CyberInt首席網絡安全研究員Jason Hill認為,位於美國以外的科技公司「受制於不同的數據處理標準或治理」,「雖然很多人可能並不關心這一點,但在政府,軍隊或敏感角色工作的用戶可能會考慮將他們的個人數據暴露給外國實體的後果。」 

二是「審核門」。如前所述,在「信息繭房」中,算法不會分辨內容的善惡好壞,只知道你喜歡什麼我就給你「投餵」什麼,只要你感覺好、粘度高。為此,即使有強大的智能算法,但還是免不了人工審核,來判斷算法分發的內容是否有違社會倫理道德。由於推薦的內容量很大,需要人工審核成本也很高。 

更重要的是,有了人工干預(不管是人工審核還是對算法中權重進行調整),分發內容就會有偏向性,從而影響到用戶。尤其是在擁有龐大用戶後,算法分發平台已經不是一個媒體平台,也不是一個社交平台,而是擁有強大影響力的政治實體。這樣的實體,即使由本國掌控,各國政府都感到害怕,更何況被外國實體掌握呢? 

可以肯定地說,各國政府都不會容忍TikTok在本國坐大,尤其在今年的緊張形勢下。因此,目前張一鳴還試圖安撫美國政客,聘請一位美國CEO,增加在華盛頓特區的遊說支出,其實都是徒勞的。張一鳴賴以自豪的核心算法,既成就了今日頭條、抖音及TikTok的輝煌,又加速了自身命門的暴露。現在各國對TikTok的抵制,的確有政治環境的催化作用,但根本上是字節跳動技術倫理的束縛所致。 

利用精妙的智能算法,張一鳴為世人構建了一個超級「信息繭房」,但是他也逃脫不了作繭自縛的命運。算法分發在倫理上不符合現代社會,在進化上不利於人類發展,最終只是人類技術發展中的一朵小浪花。因此,對字節跳動而言,如果還沉溺於所謂的算法分發中自嗨,不僅TikTok會持續受到抵制,公司其他產品的命運也堪憂。 

現在,美國媒體列出了字節跳動的多種可能選擇,包括:整體出售TikTok;出售TikTok的美國業務;將字節跳動拆分成中國和其他國家總部分區運營;美媒甚至提出將字節跳動變成一家美國公司的想法。 

張一鳴最後可以做什麼?見好就收,放棄所謂「國際化」的野心。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世范區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