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 這一天你的家鄉都吃啥?

2020年12月21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冬至除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對中國的老百姓來說更是一個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但由於地域的差異,中國各地對於過冬至節又存在着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冬至吃啥」在21日的微博熱搜榜上居高不下,引發網友們的參與討論。中國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飲的習俗,而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還有很多網友借着這個話題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山東-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現山東滕州一帶,這天被稱作數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數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

江南地區-湯圓

中國江南的部分地區,則比較盛行吃湯圓,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菜、果、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實際上,冬至吃湯圓,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在江南水鄉除了吃湯圓還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浙江杭州-年糕

杭州年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食物,屬於黃曆新年的應時食品。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據說,從明末清初直到今杭州人都喜歡在冬至這天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浙江寧波-番薯湯果

在寧波的傳統習俗中,番薯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霉運全部「翻」過去。湯果,跟湯糰類似,但個頭要小得多,而且裡面沒有餡。湯果也被叫做圓子,取其「團圓」、「圓滿」之意。老寧波也有「吃了湯果大一歲」的說法。

中國北方-水餃

每年冬至這天,在中國北方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更有諺語稱:「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嬌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習俗。

廣東潮汕-冬節丸

潮汕地區民諺云:「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在潮汕一帶更是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

冬至,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人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轉指向確定出來的。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規律,當斗柄指向正北的「子」位時為冬至節氣。

早在東漢時期由史學家班固編撰的《漢書》中就有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意思是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其實,在其他國家也有類似於冬至日的節日,例如在匈牙利,馬扎爾人所稱的卡拉瓊日(Карачун),這一天白晝時間最短,日影時間最長。卡拉瓊日過後白晝開始變長,日影縮短,這一段時期將一直持續至3月的納烏魯茲節。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