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元宵節是華夏的非官方「情人節」!

提及元宵節,華人往往都會立即聯想到「猜燈謎」、吃湯圓、闔家團圓。這一節日是黃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是祭月、賞月的日子,在北半球也象徵著春天到來,是傳統定義的新年最後一天。

其實,元宵節對中國古人而言也是個浪漫的日子,甚至有歷史學家認為,它是華夏文化中非官方的「情人節」。

古代有很多愛情故事發生在元宵節,也有不少文學作品在這一天如花般「綻放」。如歐陽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辛棄疾那眾所周知的名句「眾里尋他千百度」亦與元宵節有關,其《青玉案·元夕》描寫了元宵節夜晚張燈結彩的場景:「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戲曲里,也有元宵節當天破鏡重圓及一見鍾情的故事。 在中國古人的習俗中,元夕賞花燈之時,正是一年一度難得的交誼之日。 因為古代女性不能隨意出門,只有元宵賞花燈等時間可以出門走走,所以說這一天「難得」。

元宵
(圖源:Flickr @ National Theatre, CC BY-SA 2.0)

因此在中華文化里,一年有兩個機會可以過情人節,一個是七夕,另一個就是元宵節。

下面與各位分享元宵節的歷史和習俗,以及一些您可能從未聽聞的冷知識!

 

歷史

傳說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為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還有說法認為,漢武帝時聽從謬忌之說,對於太一神十分虔誠,在甘泉宮修建太一祠壇,無論是伐南越、得天馬,甚至冬至也要祭祀太一神,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從黃昏開始,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經過祠壇之上,從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張燈結彩的習俗。

 

習俗

 

燃燈

傳統上東亞普遍認為燈火具有驅魔降福、祈許光明的象徵意義,所以燃燈具有避邪平安的意義。也有把一盞燈掛在竹杆上插放于田間,從火勢顏色預測來年水旱情況,稱為照田蠶,火色偏紅預示有可能會幹旱,火色偏白則表示可能有水災。後來用於照田蠶的彩燈愈益講究和精緻,是後世掛燈籠鬧花燈起源之一。還有認為燈節是放哨火的發展,古人在春耕之前將田裡的雜草燒掉以除蟲害。

除中國不同地區皆常見的掛燈籠、鬧花燈外,還有其他與燈、火相關習俗。在中國部份地區、日本、朝鮮半島都有燒塔的習俗,其中中國山西省的稱為旺火。也有不少地區有放天燈祈求平安的習俗。朝鮮半島又有稱為鼠火戲的習俗。

 

 

 

走橋

走橋是不同地區皆可見的元宵節習俗,又稱踩橋、踏橋、過吉祥橋、走百病、消百病;廣東佛山稱為「過通濟橋」,浙江稱為「走太平」(「太平」是指太平橋),以祈求健康、驅除百病。在古代,這天是婦女少有可以外出四處走動、出遊的日子。

 

 

上元圓

元宵節吃湯圓為傳統習俗,在彰化鹿港吃的是一種叫「上元圓」的古早味,非常特殊,有別於一般用搖的元宵或水煮的湯圓,上元圓是放在粽葉上排好後用蒸的,內餡有紅豆、芝麻和陳皮花生,但一年才賣一次。

 

 

冷知識

元宵節也是求財日

元宵節這天是位階僅次於玉皇大帝的三官大帝(三界公)生日,傳說只要當天用心祈福,必能補年頭運,旺整個上半年的財運。

 

單身女子要「偷菜」

古時有未婚女性在元宵節夜裡以偷蔥來討個結婚吉兆的說法,俗語說:「偷挽蔥,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

 

「點燈」習俗可能源自印度

關於花燈的由來,有一說法是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從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及道教文化的擴大,漸漸成為中國習俗之一。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