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億美元外資撤離中國 千家公司減持套現 A股迎來最大退市潮

1

中國經濟復甦乏力,令投資者改變投資策略。不僅外國投資者從中國股市撤出更多資金,湧向其它亞洲主要市場,中國上市公司股東也紛紛減持套現。此外,A股還迎來了史上最大的退市潮。多跡象表明,中國股市現已進入熊市。

6月6日,中國A股主要股指繼前一日的下跌之後再次大幅下跌。上證指數下跌1.15%,失守3200點,創1月13日以來最低收位。當日有90%的股票下跌,電子、半導體、電力、軍工、感測器等行業跌幅居前,其中又以蘋果概念股領跌。主要的蘋果概念股,立訊精密跌7.34%,歌爾股份跌6.85%,長盈精密跌幅更是達到了18.92%。並且,外資還在持續撤離,6月6日外國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淨賣出10.77億元,約1.51億美元。滬港通是中國大陸與香港交易所之間的重要跨境通道。

中國股市進入6月份後延續了上個月的下跌態勢。上證綜指5月份下跌了3.6%,創下7個月來的最大單月跌幅。

5月份,外國投資者加速拋售中國股票。這也導致在香港交易的中國股票從1月的高位下跌逾20%。路透社6月1日報導,路孚特(Refinitiv)數據顯示,外國投資者5月通過滬港通出售了價值17.1億美元的中國股票,遠高於4月的6.59億美元。報導說,這次拋售標誌著今年1月份以來外國巨額投資209.2億美元勢頭的緩慢逆轉。這也表明投資者對中國經濟於疫後復甦的可能性越來越不樂觀。

隨著對中國股市的失望情緒增加,其它亞洲主要市場已成為全球投資者更有吸引力的選擇。

在中國股市持續下跌之際,韓國KOSPI指數卻較去年9月的低位上升了20%。同時,印度股市的基準指數接近歷史高點。日本股市在5月早先創下30年新高,台灣股市的表現也持續優於全球多數市場。

2

彭博社指出,中國股市的表現,正與其它市場脫鈎。原先,人們擔心亞洲最大經濟體的低迷,可能拖累其它地區,但其它市場還是出現了飆升。

日本內需復甦,而且正進行的企業改革,加上巴菲特的支持,激起了人們對日本被低估的股票的興趣。世界領先的韓國、台灣的晶元製造商前景光明,市場正在反彈。對人工智慧需求的激增,預計讓晶元業周期迎來轉機。這兩個市場的基準指數,今年也至少上漲了15%。

在印度,不僅國內消費旺盛,外國資金也紛紛湧入,讓Nifty 50指數距離歷史高點僅剩2%。

數據顯示,截至5月中旬,海外資金已連續七周流入日本,而韓國、台灣今年也分別淨流入了至少92億美元,扭轉了2022年的資金外流趨勢。

相比之下,根據滙豐控股的數據,全球對中國的基金配置已回落到去年10月份的水平。

根據美國權威投資研究機構晨星(Morningstar)的數據,只專注投資中國、台灣和香港的美國基金,在經歷今年1月份25億美元的入市之後,2月到4月期間有11.5億美元的資金外流。

安聯中國股票基金(Allianz All China Equity WT)表示,在5月25日的一周里,有1.38億美元的資金外流,是2018年7月以來最大的單周撤資。iShares明晟新興市場指數基金面臨1.04億美元的淨賣出。

紐約時報6月5日報導,目前,投資者繼續拋售中國股票,網上零售商京東和火鍋連鎖店海底撈最慘,今年跌幅平均超過20%,導致香港恒生中國企業指數,6月1日收盤跌至今年以來最低。

追蹤滬深兩市最大公司的滬深300指數,自1月見頂以來已下挫約8%。房產業繼續令投資者感到痛苦,據最新發布的數據,5月100家最大公司的房地產銷售量較上月下降約14%。

3

中國工業企業的利潤持續下降,今年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20.6%,另外,5月31日,中共官方發布了5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8.8%,比4月份的49.2%進一步下滑。已經連續兩個月保持在榮枯線50%以下。與此同時,中國5月份服務業活動也放緩。這些數據突顯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需求降溫和工業通貨緊縮加劇。

中國股市「跌跌不休」,另一個原因是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近期決策損及股市信心。最近對美國晶片公司美光科技進行了限制,引發市場對局勢的擔憂;中共當局還下重手對付外國諮詢公司,以致若干外企和投資者感到恐慌,再次引發各方質疑,國際公司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可行性。

野村證券的經濟學家上月撰寫分析報告指出,中國的經濟復甦已停滯,部分原因是北京無法提振消費者和企業投資者的信心,隨著失望情緒浮現,以致失業率上升、持續通貨緊縮、市場利率下降和匯率走軟。

另外,美聯儲加息以應對通脹壓力,這使得投資者對風險變得越來越厭惡,這也導致中國股市出現了資金外流。

悲觀情緒無處不在。分析指,外國基金有望在6月份持續減持內地股票,這是自去年10月暴跌以來從未發生過的事情。

彭博社指出,隨著中國人口萎縮和產業趨於成熟,加上中共當局的監管不確定性,使任何高額投資都有風險。自2020年以來,日本、印度、韓國的股票更經常擊敗中國股票。如今,中國股市收益率下滑、增長前景惡化,再加上人民幣貶值,正讓投資者遠離這個原本有望成為今年寵兒的市場。

4

除了外資的撤離,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東也開始了新一輪的密集減持行動。截至6月1日,今年已有約1100家上市公司發布了減持計畫公告。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經濟環境越發惡劣,許多富人不看好中國的經濟前景,於是紛紛選擇套現並撤離資金,並且也不排除背後存在政治因素的影響。

中國媒體第一財經6月2日報導稱,從行業來看,TMT(即科技、媒體和通信)、生物醫藥、專用設備製造是減持公告最集中的行業,包括此前行情表現突出的半導體產業鏈,目前也有不少上市公司股東正在進行減持操作。

僅在5月31日晚間,就有上海劍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晶方科技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東莞鼎通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近20家公司披露了減持計畫。

發布減持計畫的個股中也不乏各行業的明星股,其中包括千億市值的辦公軟體和服務提供商金山辦公,光伏智慧能源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天合光能,以及深圳老字號飲料生產企業東鵬飲料等。

曾在中國公司任市場部高管的旅美政經分析人士陸遠行認為,中國大量公司集中減持涉及兩方面因素,即經濟和政治因素。

在經濟方面,近幾年的疫情封控對中國的經濟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同時,整體的政治環境也不太穩定,這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環境的惡化。他指出,當前的獨裁管控措施變得越來越嚴厲,市場環境非常不好,各行業普遍低迷,因此許多富人不看好中國的經濟前景,選擇套現、撤離資金。

「這種現象會引發傳導效應。當人們看到許多人在拋售、減持套現時,心理上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從而擴大了這種效應。」他說。

另外,從政治角度來看,多年來,以中共前黨魁江澤民、曾慶紅為首的「江澤民利益集團」一直掌控著中國的經濟命脈,中共現任總書記習近平上台後對很多企業進行打壓,這引發了江派勢力的反擊。

5

而資金抽離的直接後果,就是股市會產生下行壓力。隨著大量的公司再減持套現,再把資金抽離的話,中國股市的前景會更加黯淡。

「以後這種趨勢恐怕還會蔓延。」他說,「也就是每一次股市的反彈,或者是個股炒作拉高,都會伴隨著一些大股東的出貨和套現。我認為這對中國未來經濟的影響是很負面的,因為它直接影響到人們的信心。」

另外,今年以來A股還迎來了史上最大規模的退市潮。4月26日到5月13日,有43家主板上市公司,發布了退市或是終止上市風險提示,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數量。

截至今年4月30日,2022年年報季正式收官。共有234家A股上市公司被審計機構出具了「非標意見」,即財務報表存在影響重大的錯報、造假,或者對審計機構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等。

2020年12月31日,滬深交易所正式發布退市新規,讓上市公司退市更加容易和快速。這也使得之前很多已經喪失經營能力、資產質量較差的「釘子戶」不能繼續賴在A股。Wind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A股強制退市公司數量,分別為17家和42家。而兩年退市公司數量,占到了30多年來A股全部已退市公司總量的40%。今年A股退市的數量,肯定會創下新的記錄。

6月6日,曾有「四川地產一哥」之稱的「藍光發展」在上海交易所摘牌,成為近期首隻在A股退市的房企股。目前,A股尚有多家房企面臨「1元退市」風險,這將導致受創的中國房企失去重要的融資渠道。依照中國交易所的規定,若收盤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就會觸發「面值退市」的條件。一旦發生,將沒有退市整理期,直接終止上市。

若觸發強制退市,信用、融資以及存貨去化壓力將倍增,可能演變成倒閉危機。據彭博社報導,中銀國際證券地產分析師夏亦豐表示,截至6月1日,有10家中國開發商的股票在最近幾個交易日中收盤價低於1元。

2023年2月17日,中共證監會還發布了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相關制度規則,標誌著中國的資本市場正式邁入全面註冊制新時期。實行註冊制之後,強制退市將變得更加普遍。據其宣傳,註冊制將使主板上市條件變得更加多元化,為創新型企業,以及一些長期虧損但是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企業,比如晶元、生物醫藥等企業,打開了上市的大門。

其實,中共實行註冊制的目的並不單純。其真正目的是讓一些所謂的「殭屍企業」退市之後,再讓中共大力扶植的行業,比如晶元、半導體、新能源等,通過資本市場來圈錢;或者是讓國有企業依靠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實現國有資產增值,尋找土地財政之外新的收入來源。

但是,對廣大中國股民來說,A股市場就是一個抽血機。據媒體報導,在2022年,A股股民人均虧損達到7.9萬元。如今,A股退市潮的掀起,百萬中小股東又將「逃生無門」、「血本無歸」。而隨著註冊制的全面實施,一茬又一茬的股民都無法擺脫被「割韭菜」的命運。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