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造芯片運動來了!

眼下,一場轟轟烈烈的大造芯片運動正在興起,各家企業都在紛紛轉產半導體了。 

當下全國到底有多少企業在轉產半導體? 

據媒體報道,2020年前8個月,中國有近萬家企業轉投芯片行業。 

其中,江蘇、浙江、陝西、天津、遼寧、重慶、江西轉產半導體企業數量分別為1262、1230、905、277、239、230、169家;同比增長了196.94%、547.37%、618.25%、465.31%、387.76%、422.73%和412.12%。

數據截圖
數據截圖

通過這組來自啟信寶的數據,可以看到,截止到上個月,全國已經有9335家企業轉做半導體,之所以有這麼多企業在轉型半導體,當然是有巨額補貼。 

美國政府禁止對華為供應芯片,着實刺激了很多國人的神經。雖然目前美國針對的是華為,但看眼下的架勢,未來美國政府的確有可能擴大芯片禁令範圍,人們有理由擔心中國市場的高端芯片供給。 

我完全贊同大力發展芯片業,但問題是,眼下的芯片大躍進,會不會有效解決芯片供給問題?還是這只是一輪騙補貼的躍進? 

據彭博社報道,我們將投入9.5萬億資金來扶持補貼造芯片的企業。 

很多地方對芯片業的補貼,不可謂不大。可以說,只要你造芯片,就給你錢。國內做半導體、集成電路的企業,拿補貼拿到手軟。 

例如長電科技,2019年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866萬元,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29606萬元。 

很多網友支持芯片補貼,理由是,核心科技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應該「集中力量辦大事」。 

發展核心科技當然是很重要的,但是,補貼並不是發展核心科技的好辦法。依靠市場才能發展核心科技。 

如果中國真有那麼多芯片高手,那他們早就投身這個行業了,根本就不會等到今年才投入這個行業。 

面對巨額的補助,不少企業心動了。據媒體報道,海瀾之家要轉產半導體(海瀾之家剛剛已否認) 

比亞迪也要造芯片。 

格力也在造芯片。 

更離譜的是,泉能先進集成電路產業研究院,把劉德華、郭富城、張學友、黎明明列為核心成員,想拿到補貼的急切之心可見一斑。

原公司網站截圖
原公司網站截圖

甚至一些奇奇怪怪的企業也跑來做芯片了,有做建材批發的,有做區塊鏈的,甚至有做醫療美容的,都來搞芯片了。 

一時間,芯片就成為一塊唐僧肉了,誰都想上來吃一口,連上市公司也不例外,水泥、電磁線、互聯網遊戲行業的都來了。 

很顯然,今年這麼多企業湧入芯片業,其中很多是衝着財政補貼來的。 

2018年中興事件之後,就有網友說: 

「我大膽預言,將有一大波芯片企業或者與芯片相關的企業,到時會虛構一個項目或用已有的項目重新包裝,用以騙取國家補貼。 

比如某單片機廠用現在的51核心單片機加多幾個外擴功能,主頻提高點,改一個新型號……」 

事實上,芯片業的一些現象也印證了網友的預言。最近,網絡就曝出了泉能先進集成電路產業研究院,把劉德華、郭富城、張學友、黎明明列為核心成員的事情。前兩年很是風光的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現在也只留下一地雞毛。 

當然,最有名的「芯騙」,還是2003年的「漢芯」事件,至今還無人能超越。不過,這不意味着未來它也不會被超越。 

高科技最終還是拼制度環境。 

政府應該支持高科技企業,但財政上的支持,不應該是補貼,而應該是大幅度地減稅。而且可以全面的減稅。 

減稅,可以給所有企業憑實力公平競爭的機會,可以讓老百姓收入增多,讓老百姓有更多的錢培養下一代。 

而企業也就不必再把精力放在走關係、包裝項目套補貼上了。 

你給飯館減稅、給快遞業減稅,都能間接影響到高科技企業。 

例如,給飯館、快遞業減稅可以降低科研人員的生活成本…… 

這不就形成了社會整體的推動嗎? 

總之,政府多從市場退出一點,少花一點錢,民間就更有活力一點。 

對於這股爭吃唐僧肉的風潮,專家劉雨指出了真相。

網頁截圖
網頁截圖

現在除了相關方面的巨額補貼外,還有大量投資機構排隊給這些轉型做半導體的企業送錢,有公司不到半個月就收到了25億。 

以至於有網友創造出了這樣一個段子。 

微博截圖
微博截圖

玩笑的話說過,接下來我還是要正經說幾句。

對於眼下這9335萬轉型造芯片的企業,我不作任何價值上的判斷,我只希望我們的相關部門和投資機構能做好一件事,那就是進行嚴密的資質調查,能夠本着對納稅人和投資者負責的態度,把每一分補助都花在值得補助的企業身上。 

我其實能知道這些企業的想法,也能知道相關方面的想法,那就是這麼多企業投入到做芯片行列中,做成果的機會總能更大一點,所謂量變引起質變,說的就是這個回事。 

想法固然沒錯,但是這樣一來,不可避免的就會有泥沙俱下現象,也不可避免的會有很多魚目混珠的企業,對此,我們的相關方面必須儘可能排除這樣的企業,讓真正有志於國產芯片的企業能夠發展起來。 

不管做什麼事情,一哄而上都不是好選擇,還是要按客觀科學規律來,62年前已經給了我們足夠的警示,我們應該能吸取教訓。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VENOM)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