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错,这是真的。
看了一下好几家河南媒体的官方微博,都发了相关视频,大家都认为这很温暖。
一些洛阳人也觉得温暖,有人大赞“好帅啊”,也有人在某机构微博下留言:腊月二十八车站还有吗?他还很期待见到锦衣卫。
没人认识到锦衣卫是干嘛的。如果是在明朝,这么多锦衣卫干将到洛阳,估计会吓傻不少人。
提出创意的和执行环节的人,都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当然,也不会真的有人看到“锦衣卫”就感到恐慌。
这是因为不管汉服、唐装还是锦衣卫服装,都被抽象化了。绝大部分中国人都分不清楚古代服装的不同,人们的认知是影视剧中的道具。
所谓“传统文化”热就是这么一回事。它本质上就是一种“爱国行为”,只要说中国的传统就一定是好的。
这是基层干部形式主义风格和大学生无知相结合的产物。前段时间各地流行的文旅宣传,就已经体现出这种“热爱”的庸俗化和肤浅化。
这里有一种新的认知模式:表面的,也是剥离具体内核的,而不是事实的、逻辑的和历史的。
文字时代,读历史的想到“锦衣卫”三个字会感到恐惧,因为这不仅是符号,也包括相关文献形成的阅读和认知。
影视剧时代,锦衣卫的形象已经松动。它代表朝廷,未必一定是坏的,取决于编剧的构思和演员的表演。
到了短视频和视角媒体时代——锦衣卫可能就只剩下服装和道具了。很多年轻人读这三个字,会联想起一种美好。
它只剩下字面意思,失去了所有历史的纵深。锦衣:好看的衣服;卫,就是保卫的意思,所以这么去欢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是“送温暖”。
洛阳的有关人员,可能想通过这个来表达自己城市的文化积淀,但是恰恰表露出整个城市都是缺少文化的。
当然,洛阳也不是什么特别的。这就是我每当想起“河南老家”就很悲哀的原因。这个地方经常吹嘘自己的古老文明,我的下意识反应总是这几个字:是真的吗?
我也怀疑这“锦衣卫服装”的来历,到底是cos哪一部作品?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城市的地得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
本文网址:https://vct.news/news/f694c963-f5a2-4ced-bd25-3552a93fa8af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