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章诒和《伶人往事》

「尽大江东去,馀情还绕」,「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去春去了」……在这些美丽的唱词和题目背后,都站着一个曾经光华照人、为千万观众所喜爱的伶人,他(她)们的背后是渐渐褪色、暗淡的舞台,舞台的背后是一个跌宕起伏、可歌可哭的大时代。某种意义上,那个时代至今还没有收尾,如同撒下茫茫大海的巨网,还没有到最后收网的一刻。然而,这些绝代伶人的面容,他(她)们的才华、风姿早已被时间的潮水所淹没。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自王朝崩解以来,经历了一系列战争、革命、外敌入侵,从反右到「文革」,连绵不绝的运动……这确实是千年未有的变局,诚如章诒和说的,这是一个「过渡时代」,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注定要被粉碎的「过渡时代」。无论甚麽人,包括这些伶人在内都注定了与这个时代共命运,他(她)们的大悲大喜、生离死别、眼泪与欢笑都与此血脉相连。章诒和的这本新作与其说在追忆「伶人往事」,不如说她在回望、咀嚼一个时代。 

出现在章诒和笔下的这些伶人,曾经都是过往的大腕、名角、明星,那时,京剧的黄金时代还没有落幕,他(她)们在台上尽情地挥洒他(她)们的才情,施展他们生命的活力,张扬人性的善恶美丑、人间的恩怨情仇。台下的人们则在他们的表演中获得生命的欢娱和放松,获得精神的平衡和自足,这是中国文化中最普及的艺术形式之一,上至朝廷,下到市井,达官贵人和乡里巴人对这种中国式艺术的喜爱、向往没有甚麽差别。 

京剧
这是中国文化中最普及的艺术形式之一,上至朝廷,下到市井,对这种中国式艺术的喜爱没有什么差别。 (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对这些明星来说,如果光是他(她)们禀赋过人,又经过千锤百炼,成就了舞台上的光芒四射,其实并不足道。相隔多年之后,回头看去,更吸引人的无疑还是他(她)们的个性、品格,他(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精、气、神,不仅通过舞台,也是通过台下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乃至激风暴雨、大难降临时的表现,那才是一个独有的个体生命。他(她)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珍视自己的演艺生命,舞台是他们的根,失去了根,他(她)们就会失魂落魄,如同扯断了线的风筝,无所适从。这种对职业完美的追求,是与他(她)们对做人尊严的在意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且更多的时候体现在日常的生命中。 

言慧珠为甚麽选择自尽?书中写到,「文革」中学生抄她的家,把她塞在灯管里、藏在瓷砖里、埋在花盆里的钻戒、翡翠、美金、金条、存折几乎无遗漏地翻出来,抄家持续一天一夜,连天花板都捅破挑开。一代名艺人,曾经大红大紫,被很多人视为「美的化身」,言慧珠一生唱戏的积蓄,顷刻间化为乌有。是的,她确实对金钱很在意,但这只是她自杀的表层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尊严,她不知道这样的噩梦将延续多久,到何时才是尽头,她等不及了,一旦尊严丧尽,那就不值得再活下去。诚如作者指出的,「她一辈子都讲面子,爱面子,要面子。面子是甚麽?是脸面、体面和情面,这里面固然有虚荣,但更有尊严。」 

作者本人也是饱经忧患,阅尽人世沧桑,无意借她的笔塑造那一代伶人的完美形象,出现在她笔下的伶人乃是具体的,他(她)们是一个个的人,每个人都不一样,也有缺点,有瑕疵,不是白璧无瑕、高大纯洁,比如他们的虚荣、虚骄、世故甚至有一点势利,比如有人抽大烟,等等。在陌生的、无力抗拒的政治压力面前,他(她)们更是手足无措,检讨、揭发、自保……都不是甚麽值得吃惊的事,李少春的表现就是一个例子(当然,有人为保全自己乃至进一步的目的,而不惜落井下石、助纣为虐。也有人即便是在无法回避的批判会上,仍尽最大可能地保持了一脉温情)。一句话,他(她)们是凡人,不是神仙,在舞台内外,他(她)们的生命中弥满了人间烟火味,他(她)们在时代的潮起潮落之中,或兴奋,或焦虑,或痛苦,直到最后时分,他(她)们还要像抓救命稻草一样,试图抓住一切能挽救舞台生命的机会,包括屈从于对传统艺术的无情篡改,亲手折断自己深爱、深信的艺术桅杆。然而,他(她)们命运的归宿无一例外都是以悲剧、惨剧。叶盛兰受虐长达21年,在屈辱中死去。年老病重的琴师杨宝忠已回到北京家中养病,有一天被他任教的天津戏曲学校红卫兵发现,押了回去,囚禁在一个斗室,无人闻问,冻饿而死…… 

在共产党掌权之前,那些富有才华、靠自己真本事吃饭的艺人们,社会地位虽然不高,内心却不无骄傲:「甭管哪朝哪代,你们都得听戏。」他们的艺术生涯穿越了军阀混战时代,穿越了国民党的一党统治,也穿越了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他们压根不会想到共产党的政权底下,他们会活不出头,他们遇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时代,到这时他们想哭也来不及了,求生不能,求死也难,言慧珠体面的自杀也因此令人羡慕。 

好在他(她)们生命遭遇的不仅是秋风扫落叶的冷酷无情和一片肃杀,还有人性、人情的缕缕温暖,如果没有这样的温暖,这个世界真是无可救药,彻底沦陷在地狱的狰狞之中了。这些温暖即便今天看来也是惊心动魄。 

1966年12月马连良去世后,马夫人景况惨淡,梅兰芳夫人福芝芳得知后,立即请她搬到自己家来,同吃同住,整整六年。马夫人病故后,福芝芳又毅然将她和马连良合葬在梅家墓地。杨宝忠老病之身,工资又被扣发,他生命最后的时光,常去梅兰芳家和姜妙香家,姜夫人冯金芙给他包饺子吃,梅夫人福芝芳请厨师给他做红菜汤、沙拉,他每周去梅家吃三天,去姜家吃三天。他说:「我肚子里的油水,就靠俩舅妈了。」(他称呼梅夫人和姜夫人「舅妈」)梅家子女多年后仍记得杨宝忠1968年弹奏的《吉卜赛之歌》,悠扬的琴声中多了一丝哀愁。尚小云「文革」中多数日子在西安度过,又是批斗,又是抄家,他很想返回北京,却已经有家归不得。想想他无偿捐献出来的66件书画和玉器珍品,我们禁不住唏嘘不已,那当中包括了宋元明清四朝的珍贵字画,有唐伯虎、董其昌、徐文长等书画名家的真迹,也有史可法、杨继盛等历史人物的手笔。他一板一眼、一招一式挣来的七所宅院、万贯家财,此时只剩下了三只碗、六根筷子。幸好还有一个曾和他合作唱戏、与他有点师生之谊的女演员吴素秋,将他夫妇接回北京,接到自己家中吃住。 

令我感动的还有「梨园一叶」——叶盛长1958年被劳动教养后,他夫人谭秀英,在经济来源断绝的四年中带八个孩子苦撑过日子,没有丝毫离恨之心。特别是她得知丈夫生病,她背了几十斤重的衣物、食品、滋补品独自步行赶去清河农场的一幕,当叶盛长吃惊地问,哪有钱买小东西,你们的日子可怎麽过?她扭脸不答。叶盛长劳教期满,中国京剧院却不想接他回来,谭秀英跑去找有关领导,理直气壮,据理力争:「当初你们给他的处分是‘保留公职,劳动教养’。既然保留公职,那叶盛长就还是中国京剧院的职工。他就得回来!」当他回到家中发现能变卖的甚麽都卖了,然而他最心爱的那辆自行车居然还在。章诒和先生说得好:「人事有可量有不可量,谭秀英不可量,如山如海。她是妻子,她还是江山。」 

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流逝,注定要引发我们无尽的伤感,《伶人往事》也因此而萦绕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悲情,对于文化的摧折,对于人性的蔑视,对于一切浸透着温热和爱的人情的践踏,这些都曾在这个起伏曲折的过渡时代里上演过,从伶人们的遭遇,他们命运的浮沉,我们可以看清时代的真实,以及人性的真实。20世纪50年代初,当马连良告别香港,选择北上时,他虽然算了一卦,但等待他的到底是甚麽样的人生,他心中并不清楚。直到厄运来临,所有的挣扎、妥协、努力表现都归于无效,就是死,一代艺人的死也是那麽凄美——1966年12月13日中午,他在食堂买了一碗面条后,摔倒在地,这致命的一摔,也和他在舞台上一样,先扔了拐棍,再扔了盛着面条的碗,然后一个跟斗跌翻在地,如同一片落叶般飘落。三天后,他离开人世。他不知道,那个承载了千千万万悲剧的过渡时代至今还没有结束。 

2006年11月10日杭州 

我是在互联网上看的《伶人往事》。我很久没有这样逐字逐句地去读一本书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伶人往事》和其他「禁书」一起,构成了几十年来写得最好的,关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变迁的一批书。章诒和用饱蘸情感的笔,写下了一代攀上京剧表演艺术顶峰的伶人走过的道路。她让我们有机会走近名垂史册的「四大名旦」(梅,程,尚,荀)和「四大须生」(马,谭,杨,奚),走近多才多艺的琴师杨宝森,倾倒众生的小生叶盛兰,和光彩照人的言慧珠。重温这些演员为艺术献身的故事,那久违了的诗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又悄然涌上心头。我们为京剧艺术曾经的辉煌而自豪,为一代名伶所经历的屈辱而落泪。我们从京剧艺术的由盛入衰,从京剧演员的荣辱和誉毁中所看到的,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绝后的文化浩劫。 

在经历了一场文化浩劫之后,我们愿不愿,还能不能去恢复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之林呢?读完《伶人往事》,我遥望祖国,不禁深深长叹。 

选自之微的评论文章「劫后的史臣——评章诒和的《伶人往事》」

章诒和出生于1942年9月6日,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毕业。现居北京守愚斋,她是作家、戏曲研究学者、中国民主同盟成员。 

章诒和的名气来自其父,她是章伯钧的二女,母亲是李健生,哥哥章师明。 

章伯钧(1895年11月17日-1969年5月17日),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长,《光明日报》社社长。 

1957年,章伯钧在「大鸣大放」中提出批评共产党的政治见解,建议实行「两院制」,被指为要搞「政治设计院」。1957年6月8日成为中国头号资产阶级「右派份子」。1958年1月26日,民盟中央宣布撤消章伯钧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兼组织部长的职务。因他为右派之首,1980年,大面积平反右派人物时,他没被平反,至今依然是不予改正的中央级「五大右派」之一。 

1969年5月17日,章伯钧在北京因胃癌病逝。 

章诒和儿时曾居于香港亲戚家,在香港培正小学读书,中共建国前随家人迁到北京定居; 1960年考进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文学系,结果由于受父亲牵连,大学时期被下放到四川工作,1970年被四川省公检法宣布为现行反革命罪犯并判有期徒刑20年,狱中诞下一女;1979年5月丈夫唐良友在成都因急性胰腺炎离世。 

之后,章诒和被判无罪释放并回北京。1979年起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2001年退休并开始写作,2004年完成出版《往事并不如烟》。 

《伶人往事》是章诒和继《往事并不如烟》之后的又一作品。 

《伶人往事》的副题为「写给不看戏的人看」,此书记录了下列八位艺人于反右与文化大革命中的事迹:尚小云、言慧珠、杨宝忠、叶盛兰、叶盛长、奚啸伯、马连良和程砚秋。 

章诒和因其长期所处的文化环境,对中国戏剧界的大师级人物有超乎一般的洞悉与敏悟。这些艺术家不管出身如何,都曾刻苦学艺,都曾大红大紫,后来在于反右与文化大革命都曾饱经磨难。《伶人往事》运用的是史家笔法,言在梨园中,意在梨园外。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