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最后一代 大陆出生率崩跌 医院产科面临生存危机

中国适龄人群生育意愿低到可怕,人口出生率崩跌,以至许多妇产医院、妇产科遭遇“生存危机”,多家妇产医院宣布破产、停业,还有不少医院的产科面临撤销、合并。

年轻人不想生 妇产科面临行业寒冬

香港《星岛日报》报导,中国大量年轻人的“不愿婚,不想生”,让大陆面临生育断崖,其中妇产科最先感受到寒意。

北京一所私立医院的助产师高女士说,疫情以来,她所在医院每日分娩量少至只有一两人,原来两三人一间的普通产科病房,现已全部改造成高级单间,入住的也多是调节血糖血压的孕妇或者妇科手术病人。

高女士表示,在2016年生育高峰时,医院一天最多有十几名产妇,夜里也有七八个自然分娩的,值夜班经常忙得脚不沾地,二十多个病房更是一床难求,有的产妇只能睡走廊加床。现在产妇的数量少得可怜,她们医院每天只有一两个宝宝出生。有时甚至一连两天“零分娩”,总体业绩下降8成,不少助产师选择改行,一些产科医生也转到妇科,她忧心产科随时会关门。

其实不仅私立医院,公立医院同样面临相同的问题。怀孕5个月的何女士称,她怀二胎后到公立妇产医院享受到了顶极的“贵宾级”体验。她称,她怀上二宝后赶去医院建档,发现竟然没几个人排队,走廊空荡荡,医生温和又有耐心。当年(2015年)她怀大宝时,丈夫凌晨4点去医院都没能拿到建档名额,后来还是托关系才在10公里外的一所医院建档。两相对比,天差地别。

据公开资料,2016年,北京市朝阳妇幼保健院全年的分娩量接近5800,此后逐年下滑,到2021年,新生儿的出生量下降到刚过2000,比4年前减少了一半还要多。

多家医院产科面临合并

今年3月,《中国新闻周刊》曾报导,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东坝院区产科“随时”会被撤销,并入另一所医院。

一位妇产专家透露,东坝医院的妇产科在最高峰时每年曾帮助3000至5000名产妇产子,但在2014年至2016年,年分娩数量就下降到1800左右,去年更是跌至不到150,下降了足足九成还多。

北京恒和医院也因产科病人数量下降,运行不下去,将被其他医院兼并。

不仅北京如此,其他地区也是一样,杭州某民营三甲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刘建刚说,他所在的医院分娩量相对几年前近乎砍半。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妇幼保健院的产科共有三层,而现在已经撤掉一层,杭州市第二医院的产科病房则关闭了一半。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的分娩量从2016年的一千五百多掉到了去年的789。而今年的1、2月份,妇立科才接生了五十多个孩子。

部分妇产医院停业

2021年11月30日,河北石家庄圣嘉妇产医院因经营困境,宣布暂时停业。

2022年4月,江苏省宿迁市妇产医院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当地法院裁定破产清算。

疫情或许是影响生娃的主因之一

《星岛日报》称,严苛的COVID-19防疫措施,可能是影响生娃的主因之一。

报导引述在家办公的刘女士称,因北京倡导居家办公,暂停中小学生返校,她一边在家办公,一边陪孩子各种网课打卡,辅导作业…,还要备全家人的一日三餐,天天都鸡飞狗走。她说:“不知何时能结束的疫情,愈来愈严峻的行业形势,家里不懂事的‘熊孩子’…每天都感觉压力山大,我都需要看心理医生了,怎么可能想再生一个?”

近年来,大陆出生人口呈断崖式下降。虽然中国当局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生育,但根本没有成效,新生儿的出生率仍持续下跌。

2016年,中国新生儿的出生量为1786万,而在2021年(期间持续下跌),中国新生儿的出生量仅有1062万,是近几十年来新生儿出生量最少的一年。

有评论人士认为,中国社会环境让适龄人群极度绝望,不生育是他们默默做出的消极抵抗。

这一说法得到很多网友的认同,尤其是前几日在网上流传的一则视频,更是将该说法推上了“风口浪尖”。

视频显示,在上海封城期间,防疫人员要求将一户身体健康的上海居民带走强制隔离,被年轻人拒绝,其中一位贴着警察标签的防疫人员威胁,“如果不听从命令,会连累三代”。年轻人礼貌地说:“谢谢,我们是最后一代!”

这段视频引发众多网友共鸣,大量网友表示认同。其中一位网友做了一首诗,大意是,“孩子,对不起,在没有得到你同意的时候,爸爸剥夺了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利,请原谅我的懦弱。我不愿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如果你是女孩,我担心你成为铁链女,如果你是男孩,我担心这里的权利、金钱会让你变得你不再是你自己……”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