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之后,滴滴出行等十家交通运输互联网平台被中国当局以“垄断”的名义约谈。此前就有分析称,中国当局将刀对准民营企业,从大到小,一个不落。现在看来,可能所言非虚。
中国监管部门前期集中整治金融科技平台之事还未告一段落,交通运输平台又将面临整顿。据新浪网报导,5月14日,中国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八个部门,联合约谈了滴滴出行等十家交通运输互联网平台。
这10家公司包括,滴滴出行、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美团出行、T3出行、高德、嘀嗒出行、满帮、货拉拉、快狗打车。
当局在会上称,近期社会各界集中反映网约车平台公司抽成比例高、分配机制不公开透明、随意调整计价规则,以及互联网货运平台垄断货运信息、恶意压低运价、随意上涨会员费等问题,要求这些公司立即开展整改。
近期中国当局对民营企业频频发出整顿信号
据大陆媒体报导,4月初,中国金融管理部门向百度、京东、阿里、腾讯等三十四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召开行政指导会。4月底,中国金融部门约谈腾讯、字节跳动、新浪金融等13家平台企业,要求他们将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全面自查整改。
4月10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对阿里巴巴集团在行业中的垄断行为进行处罚,更是开出一张182亿(人民币,下同)的天价罚单。
4月26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报,宣布根据举报,依法对外卖平台“美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路透社在4月29日引述知情者称,中国当局正准备向腾讯开出100亿的罚单。
对于当局的一系列动作,有舆论认为,中国政府打着“反垄断”的旗号,表面上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实际上是在整治民营企业,打压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并将民营资产重新收拢为“国有资产”。
前青海政协委员:真正垄断的是“国有企业”
自由亚洲电台援引前青海省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王瑞琴说:“最大的垄断都被中国国营企业(占据着),比如中石化、中石油、中建等等。中国所有真正的垄断行业都是国企,那么在民企当中只是说相对垄断,不是绝对垄断,而相对垄断也是一种市场竞争的结果。”
据中国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的综合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约有500家A股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大多数转让涉及民企,最多的变更是由“民营企业”转为“地方国有”。
比如2020年,从“民营企业”转为“地方国有”的企业有40家,其中浙江、山东、广东三省的国资收购民营企业的数量最多,分别是9例,7例和6例。
对此王瑞琴分析说,大批民企老板近年来转让股权是出于自保,他们的主流心态已从以往的“持币待购”转为“持币待逃”。
另外,备受关注的河北大午集团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大午集团成立于1985年,拥有近万名员工和上百亿资产,现在大午集团和其28个子公司全部被当地政府接管。
此前曾有媒体表示,孙大午案不是刑事问题,也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孙大午疑似因言获罪。也有网友称,孙大午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是因为他动了“魔鬼的奶酪”。
4月26日,河北警方发布消息称,包括集团创始人孙大午在内的七名高管被正式逮捕,并被指涉嫌寻衅滋事罪、诈骗罪、强迫交易罪等多项罪名。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或首发,并保留版权。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本文网址:https://vct.news/news/5f720ac3-909e-40a8-8e3c-e8ef8e966ef5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