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国债市场再度掀起抢购潮,导致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历史新低。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现象反映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尽管央行采取系列干预措施试图降温,但市场反应显示,投资者仍然不敢将资金投入市场,选择将债市当成自己的避风港。
自今年7月以来,中国央行多次干预债市,试图通过从一级交易商手中借入国债并向市场抛售,来抑制国债价格的上涨。然而,这一措施仅在短时间内有效,随后投资者再次大量购入10年期国债,使得其收益率在8月1日跌至2.12%,低于7月8日的2.29%。
有分析指出,投资者的涌入不仅将国债收益率推至新低,还反映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尽管较低的长期借贷成本可能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和提高通胀,但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复杂,很多事情的发展不可预估。
有业内人士称,这一现象传递的是经济疲软的信号,这种情绪明显与中国政府宣扬的经济持续增长的乐观预期相悖。
经济学家认为,央行此时的干预反映出政府对经济形势的担忧。在房地产市场和股市表现疲弱的背景下,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投资选择加剧了市场的避险情绪,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同时打击了企业的投资和对人才招聘的热情。这种悲观情绪一旦形成,很难扭转,可能会加剧中国经济面临的通缩风险。
专家表示,中国央行虽然试图通过抑制长期债券收益率的下跌来稳定市场信心,避免经济进一步陷入困境。但这种微调措施无法替代增加政府支出和其他更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手段。中国目前面临消费者信心低迷、民间投资疲弱以及工业产能过剩等多重挑战。
有数据显示,市场对国债的强烈需求还导致了超过1300个投资中长期债券的中国基金暂停申购或实施限额,这一情况进一步反映了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态度。
凯投宏观公司(Capital Economics)高级中国经济学家伊凡斯-普瑞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中国央行抑制债券涨势的动机更多是出于政治考量。尽管经济需要更多支持,但长期收益率的持续走低暴露出经济疲软的程度,这对中国政府来说是难堪的信号。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政府不希望市场传递出如此悲观的预期,但现象却与事实相悖。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或首发,并保留版权。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本文网址:https://vct.news/news/0bd4cb11-9725-4f17-bee7-b4ed048698c6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