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掌声中,果粉年轻人将世界让给了华为大妈

去华为店门口振臂高呼、下跪,去苹果店里怒斥、打砸,都不是稀罕事了。这次静安寺苹果店开业,大妈怒斥果粉,也并不令人意外。如果仅仅是这样,不值得多说了。

但这次还有很大的不同。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以往的事,要么是针对“抽象的对象”,要么是“多数对少数”。但这一次不一样。

痛恨苹果的华为粉,在苹果店里,针对的是抽象的个体,是一种虚指,华为粉需要的是一个场景,而不是一个指控对象。

顾客只是逛逛,工作人员虽然在苹果店里工作,但也是抽象的,不带入个体的喜好色彩,一份工作而已。怒斥与其说是对人,不如说是对物,对Logo。没人会反驳,也没人会争辩,因为没人觉得这种指控针对自己,觉得自己承受了这种指控,自然不会争辩。

还有一种就是多数对少数。浩荡的人群过去,所向无敌,砸车、打人,无人敢反抗。记得多年前,一次针对法国的事件,有人就在家乐福门口攻击出来的顾客。任何针对外国的事件,最终都是中国人攻击中国人,被攻击的人,自然不敢反抗。这无需多说。

但这一次不一样,华为大妈,孤身一人冲进果粉之中,还获得了掌声。

胡锡进说:“我觉得她和她的掌声也代表了多元的一部分。但是她和她的掌声,也就是对“崇洋媚外”的定义和怒斥不能成为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而且必须指出,它与国家对外开放的路线严重不符。”

但掌声并不是大妈的群众基础,鼓掌的是果粉。

视频中拍照的人,用的是苹果手机。也都是年轻人。从他们的姿态看,也并不是偶尔路过、看热闹停留,而是长时间等待在那里的。多数人,就是在等待开业的果粉。看视频,那是一个铁栏隔离出来的通道。从俯拍的图就知道,这不是一个过路的地方,聚集的都是果粉。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一群果粉之中,只有一个人在声辩,其他果粉都站着看,然后,还为大妈鼓掌。其实,他们并不是一个松散的群体,和肯德基或者麦当劳里的顾客不一样。在特定的场景,这是一个拥有,或者认同同一种生活方式的群体。但面对大妈的怒斥,这个群体立刻分裂了。

视频里,争辩的人说,苹果为中国提供了就业。大妈说,中国不需要。中国的政策是对外开放,欢迎外资。这是支撑大妈退休工资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才让她衣食无忧、医保无忧、精力十足。她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以她的认知,不会将自己的退休生活和中国对外开放联系起来。现在很多退休老人都是如此,排外、呼吁战争。他们不知道这和年轻人的幸福生活,以及下一步,自己的晚年生活,息息相关。

另一边,果粉虽然聚集在一起,但却是松散的。当大妈气势上压倒了争辩者,他们还会鼓掌。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手上的苹果,以及自己的生活,是一种需要去主动维护的生活方式。也不去判断其中的是非,然后做出选择,并发声,支持。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相反,他们对气场,对气场背后的权势更敏感,下意识的站在强者一边。大妈的话语,不言而喻,自带气势。当大妈气势上胜过了同为果粉的年轻人,他们就会鼓掌、叫好。

于是,一个大妈就能冲入果粉阵中,怒斥他们,降服两百个果粉,让他们鼓掌诚服。

掌声中,大妈成了英雄,争辩的那个年轻人,显得有些可笑、可怜,反而成了一个小丑——他本在努力保卫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方式。

年轻人决定着未来。大妈已经定性了,不可改变了,但果粉、年轻人却无法抵抗大妈,反而为她鼓掌。

他们没有战斗力,这可以理解。他们会鼓掌,这也可以被解释。但这很悲哀,也很悲观。年轻人就在鼓掌中,把世界拱手让给大妈。

这不是过度解读。

很多人会在群里,遇到类似的怒斥,这个时候,并不会有人站出来力挺,哪怕观念相同,最多私下来表示支持。社会现象总是同构的。在更大层面,现在除了胡锡进,除了自媒体,中国的传统媒体也不会批评大妈,虽然这是热搜上的热点。

无意识,有意识,皆出于气场与氛围。

于是,少数人就会借着这种气场,搅动中国社会,拖累中国经济。

无人能挡。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常识和洞见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