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两国元首定于下星期举行首次视频峰会,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将被摆上峰会的桌面,引发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美中关系专家说,鉴于美中关系目前缺乏共识和信任,峰会不太可能产生任何具体成果或者任何高调的联合宣言。
白宫新闻秘书莎琪(Jen Psaki)星期五(11月12日)在白宫网站上,宣布了关于拜登总统将于华盛顿时间11月15日晚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虚拟会晤的消息。
声明说,在9月9日通过电话后,两位领导人将讨论如何负责任地管理美中之间的竞争,以及在符合双方利益的领域共同努力。在整个峰会过程中,“拜登总统将阐明美国的意图和优先事项,并明确和坦率地表达我们与中国的关切”。
此前,美中两国元首已经通过向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成立55周年庆典发来贺信的方式,表示愿意为两人即将举行的峰会设定积极的基调。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11月9日在其官网上发布消息,称习近平在信中表示,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重要历史关口,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习近平说,中国愿意与美国合作,同时妥善管控分歧,推动两国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
“拜习峰会”期待已久,谈哪些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位美国总统在上任后的第一年里,都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举行了会晤。因此,舆论和分析预期,拜登总统上任后将会保持这一惯例。
但是,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执政后期开始,特别是两年前与中国展开贸易战之后,华盛顿与北京的双边关系全面恶化,被认为已经跌落到了自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40年来的最低点。拜登总统上任后,已经与习近平通过两次电话,但是两国关系的改善并没有真正展开,此次期待已久的“拜习视频峰会”上,两国元首会谈到哪些具体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分析人士一般认为,在过去几年中,华盛顿与北京之间的关系在涉及安全、经济和政治等一系列问题上变得更加复杂。此次的美中高峰会,很可能会与以往的美中元首峰会不同,拜习会不太可能产生一系列具体成果。
拜登将试图让习近平相信,美国政府基于竞争、对抗和合作的高层框架,是双边关系的稳定基础,但不需要导致冲突。而另一方面,习近平或将重点说服拜登恢复两国关系以往的常态,并且减少对中国施加外交和经济压力。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东亚研究教授马钊对美国之音表示,现阶段的美中关系中缺乏合作、缺乏共识、缺乏信任、缺乏沟通;同时白宫缺乏必要的国内政治与民意支持,中国也一定程度上面临民族主义的压力,这种情况下,元首能做的只能是加强沟通和培养互信。
“我估计双方不会有高调的宣言或联合声明,但是会着手设计一个缓和中美紧张关系的路线图,从一些比较具体的事项入手,逐步进行实质性接触和改善关系的工作,”马钊说。
美国商业电视频道(CNBC)星期四(11月11日)援引两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习近平会在与拜登举行的首脑视频会晤上,向拜登发出私人邀请,请他在明年2月到北京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冬季奥运会。
白宫拒绝就拜登总统将会如何回应习近平的邀请发表评论。CNBC的报道说,习近平邀请拜登去北京参加冬奥会,对于拜登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拒绝,可能会加剧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如若接受,则会招致批评人士对其向外界宣示的民主和人权立场产生质疑。
华盛顿不寻求改变北京,而是与之共存
拜登总统的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日前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GPS节目采访时说,拜登总统的对华政策目标不是要试图遏制,并且改变中国的政治体制,而是要营造环境使得美中两个世界大国能够在国际体制中共存。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沙利文在CNN采访中对美中关系的表述,是为拜登和习近平将要举行的首脑视频峰会铺路。也有分析说,沙利文的此番言论并没有超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早先提出的“竞争、合作、对抗”所谓“三C”框架。
华盛顿非党派、独立研究机构美国和平研究所(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中国研究资深专家傅瑞珍(Carla Freeman)博士对美国之音表示,沙利文的声明让人听上去,就证明了当前的美中关系是有多么的糟糕;但是她同意这是华盛顿试图与北京改善关系努力的一部分。
“尽管如此,沙利文还是用了强硬的措辞,来表达美国与中国竞争的承诺和决心,其中包括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维护和管理国际体系的规则和规范,” 傅瑞珍说。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马钊则认为,沙利文讲话中提到的“不再试图改变中国”,的确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变化;因为无论是冷战时期的对华遏制、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和平演变”,美国的确一直希望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去改变中国。
按照马钊的分析,在特朗普时期,白宫将两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别极端化,上升到体制竞争,这样的做法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新冷战”的担忧,“也触碰了中国维护现存政治体制的底线”。
“沙利文的讲话,有助于缓解各方对‘新冷战’的担忧。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沙利文的讲话中所谓‘不再试图改变中国’,也是要重新设立对华政策的评估手段与期待值,拜登政府不寄望于在短期内改变中国,而是在共存中持续竞争,”马钊说。
伯恩斯出使北京能否促进美中关系改善
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上星期三(11月3日)批准了拜登总统提名的新任美国驻华大使人选伯恩斯(Richard Nicholas Burns)的提名。由于伯恩斯获得了国会两党的支持,预期将会顺利通过国会参议院全体表决通过。
观察人士注意到,伯恩斯在10月20日他的提名确认听证会上,对与中国相关的各项议题表态强硬,称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将是21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考验,美国将在需要的时候与之竞争,而且激烈地竞争。伯恩斯可望不久赴北京担任大使,他的就任是否有助于促进美中双边关系的改善?
美国和平研究所中国研究专家傅瑞珍认为,尽管伯恩斯大使缺乏以往与中国打交道的经验和汉语技能,但他既是职业外交官,同时又是一个不仅能与布林肯国务卿接触,而且能与白宫保持良好接触的人。
“他有过处理前苏联事务的经验,而且曾明确表示,美国的外交工作应该被用来捍卫民主价值观。他将乐于接受将激烈竞争与激烈外交相结合的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她说。
不过,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马钊则认为,经过特朗普任内美中关系的质变之后,华盛顿与北京进入了一种竞争关系; “而这种大趋势不会因为某一项任命或某一次会谈而发生本质的改变,因此不能对伯恩斯给予太高的期望”。
马钊同时认为,估计中国是比较欢迎伯恩斯的,因为他是职业外交官,因此在一些中国关心的问题,比如台湾等,立场是比较传统的,不会做出一些中国认为是挑衅的举动,这有利于增加北京对华盛顿的信任。
马钊说:“对于华盛顿而言,与北京保持必要的外交交流管道,是必然的选择。伯恩斯到任,可以使这种交流更顺畅。”
美中是否会重开成都和休斯顿总领事馆?
早在拜登总统上任初期,就有舆论呼吁美中应该及早重新开启在特朗普任内关闭的美国驻成都和中国驻休斯顿的总领馆。在最近华盛顿与北京达成共识、着手准备拜登与习近平的首次视频峰会之后,更是有揣测说,在即将举行拜习峰会的议程中,将可能包括讨论两国分别重新开放成都和休斯顿总领事馆的事宜;但是华盛顿和北京官员在回答媒体的询问时都显得语焉不详和模棱两可。
研究美中关系的专家告诉美国之音,即使华盛顿和北京都有意重启成都和休斯顿总领馆,但是目前拜登和习近平可能各自都面临国内的政治压力,而无法积极推动这项工作。
马钊对美国之音说:“我觉得双方都是有意愿重开领事馆的,但是面临的问题是国内政治的压力。在高调‘抗美’和‘反华’的当下,让步可能被解读为外交失败;特别是在美国,现在的民意基础和国会的政治气氛,似乎还不太容易迎来庆祝两国外交破冰的时刻。”
傅瑞珍(Carla Freeman)认为,除非这两个总领馆的重开可能与一些具体或个别因素有关,否则重新开启中国驻休斯顿总领馆和美国驻成都总领馆, “将会是美中关系发生重大转变的信号”。
“或许,作为经济‘再挂钩’(recoupling)的一个步骤,如果美国和中国能够就扩大对华液化天然气出口达成共识,这样就有了一个对应的理由,重新开放美国驻成都总领馆;但这种可能性目前还是难以想象的。 我的猜测是,如果美中相互重开总领馆,可能会是未来改善双边关系的后期外交工作阶段的一部分,”她说。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
本文网址:https://vct.news/news/4e69cc5b-df6d-46ed-8c9f-69568303075a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