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渺茫不如躺平 沒有理想的中國年輕人很傷心

總統蔡英文在今年六四事件34周年當天,於臉書上分享了中國年輕人在貴州地鐵合唱「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的事件。這首歌從歌名到歌詞,恰恰照映當今中國年輕人的心聲。面對經濟不振、文娛管制與政治干預,失去理想而前途渺茫。

3年嚴格的防疫管控雖然鬆綁,然而生活並沒有隨之「放開」,加上從影劇到音樂,選秀節目到脫口秀,各式娛樂都被掐著脖子,失去活力。「悶」成了最能代表中國年輕人心情的關鍵字。

今年3月底,一群中國年輕人在貴州的地鐵站高唱新褲子樂隊的歌曲「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其中歌詞「我不要在失敗孤獨中死去,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物質的騙局、匆匆的螞蟻,沒有文化的人不傷心」引起共鳴,不少人共同唱和並且隨之起舞。

他們的身影與聲音被影像記錄了下來,雖然看似只是一群熱愛搖滾樂的年輕人們,醉心於同一首歌曲之中。然而在經歷疫情後,經濟復甦又不如預期,連帶失業率高企,加上諸多社會及文化領域的全面收束,使得情緒難以找到宣洩的出口,這首歌的歌詞恰恰演繹出當代中國年輕人的迷茫與心聲。

今年4月初,中國宣布第1季的經濟數據「超乎預期」,全國仿佛陷入一場集體式的狂歡,「中國抗擊疫情成功」、「經濟疫後復甦」等「自我讚揚」不絕於耳。然而在這樣的歌舞昇平之中,逐步高升的青年失業率令社會基層的年輕人們痛苦不堪。

從2022年12月開始,中國的青年失業率一路從16.7%逐步攀升,今年5月最新的統計已達20.8%的歷史高點,換言之,約每5個人就有1人失業。他們的真實人生與官方大張旗鼓的宣示,截然不同。

面對這樣茫然的年輕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反而鼓勵年輕人「自找苦吃」,更有地方政府建議啟動青年下鄉,讓30萬名失業的年輕人到農村工作;對著在貴州吶喊的年輕人們,中國的媒體則是讚揚他們的正能量與活力,卻絕口不提他們面臨的挫折與壓力。

在生活苦悶、理想黯淡,現實世界中已沒有期待的情形之下,文化娛樂領域在過去數年間曾經一度成為情緒宣洩的出口與情感寄望的對象,能夠令人短暫忘卻不順遂,然後稍作休息後再次面對殘酷的社會。

只是,這些喘息的空間卻也在日益強化的政治干預之下,逐漸被壓迫而失去原有的活力。不論是最早的限韓令、打擊精日,到對於曾經紅極一時的偶像選秀節目整頓與關停,再到限制國外影視娛樂作品,以及外國藝人的演出活動,都令這個本就不算開闊的空間,變得更加狹窄。

曾經的眾聲喧譁如今幾乎定於一尊。

即便是中國本土的音樂創作,也無法逃離收緊的時代趨勢。過去諸多樂團創作了對社會現況批判的作品,成了時代的標誌。然而這些不夠積極正向、健康清新,甚至是傳遞悲觀情緒、倡議躺平的創作,都成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無法忍受的絆腳石。

事實上,過去幾年間,新褲子樂隊也不止一次在中國的綜藝節目上演唱「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這首歌曲,然而即便是自己的歌,在強力審查制度之下,歌詞必須調整,不夠積極正面與清新健康的詞句都成了禁語。

談錢太粗俗,因此「那些為了理想的戰鬥,也不過為了錢」,被改成「也不過為了愛」;不能咒死,於是「可是我最恨的那個人,他始終沒死在我面前」成了「住進我自己身體裡面」或是「他始終沒走在我面前」;不談信仰,所以「讓人敬仰的神殿」只能是「讓人敬仰的冒險」。

如今,最為原汁原味的歌詞幾乎已經只存在民間的傳唱之中,以及迴蕩在貴州的地下鐵通道。

隨著創意的空間越來越小,在已經為數不多的文化產業中,原本被視為最能夠在包含政治等敏感議題上「打擦邊球」的脫口秀,都在最近幾個月因為演員李昊石的8個字「作風優良,能打勝仗」,火焰因此被掐滅了。

有人形容,中國的年輕人追求的不過就是一種「信仰」,凝聚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是單純喜歡,也可能是為了替情緒找到出口。然而這樣的追求,在「黨和國家」的那隻手之前,逐漸成了無以為繼的理想。

中國年輕人從充滿狼性的競爭,到為了生存而內卷,接著崇尚躺平無為,如今高唱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

他們雖然嘴裡說「不傷心」,然而,前途茫茫卻又無路可退,成了當代中國年輕人的眾生相。唱著歌的他們,很傷心。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