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疫苗推廣到病原調查 中國與WHO關係依舊千絲萬縷

世界衛生組織負責醫藥衛生技術協調工作的官員這個星期向媒體公布,北京正在與世衛組織商談,希望世衛組織對中國開發的COVID-19疫苗進行評估,以便向全球市場推廣使用。

與此同時,世衛組織從世界各地挑選專家赴中國調查冠狀病毒大流行的起源,將由北京來決定專家名單。這些最新發展引發國際社會和公共衛生專家的擔憂。 

國際社會和一些公共衛生專家之所以對中國研發的疫苗安全性不放心,很大程度上還源於中國政府早期對COVID-19疫情的掩蓋,以及美國對世界衛生組織偏袒北京的批評。 

批評人士:世衛組織已淪為北京的工具 

非政府組織「公民力量」的創辦人楊建利博士對美國之音表示,北京此舉是在極力地想利用COVID-19疫苗的成功,來為自己在疫情初期掩蓋疫情所受到的批評和詬病「翻身」。 

「中國政府在疫情早期掩蓋疫情真相、打壓言論、甚至有意誤導國際社會,其中包括拖到很晚才和世界衛生組織分享關於COVID-19的最重要生物信息。國際社會對此可以說是耿耿於懷,」他說。 

楊建利認為,中國政府最新的舉動顯然是希望藉助COVID-19疫苗,能夠在國際形象方面翻身,扭轉國際社會對其疫情應對的負面印象。 

阿達利亞醫生:中國必須公布在軍隊中接種疫苗的經驗數據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衛生安全中心高級學者阿梅什·阿達利亞(Amesh A. Adalja)醫生對美國之音表示,鑑於COVID-19疫情在全球爆發大流行,世界各國都將需要大量的疫苗,如果中國研製出一種安全有效的疫苗,這將是一件好事;但是中國必須對疫苗研發和臨床試驗的數據做到公開和透明化。 

「我認為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研發的疫苗進行評估非常重要。同樣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能看到臨床試驗和已經進行的疫苗接種的數據,」 阿達利亞醫生說。 

阿達利亞醫生認為,疫苗的安全性測試需要對更多人口比例的人群進行研究。中國製藥公司康希諾研發生產的疫苗,在試驗的早期就已經在中國軍隊中試用,並且獲得了支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數據。但是要消除國際社會對公共衛生隱患的擔憂,並增強對所有COVID-19研發中疫苗的信心,疫苗研發和生產者必須對疫苗的研發和試驗過程公開和透明化。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中國公司必須公布他們的試驗數據,以及他們在軍隊中普遍接種疫苗的經驗數據,只有這樣全世界才能夠了解這種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怎樣的,」他說。 

不過,「公民力量」的創辦人楊建利認為,由於北京在疫情初期應對時的所作所為,以及國際社會對北京和世衛組織關係的詬病,而使得疫苗研發被政治化,而失去了在國際社會的信譽。 

「正因如此,即使中國研發出的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國際社會完全有理由擔心,北京和世衛組織仍然會像疫情之初那樣不負責任,因而失去了對其研發的疫苗的信任,」楊建利說。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正在等待北京批准派遣一個國際小組到中國調查冠狀病毒大流行的起源。世衛組織突發事件項目執行主任邁克·瑞安(Mike Ryan)星期一透露,世衛組織已從世界各地挑選了專家候選人參加該特派小組,現在將由北京來決定誰將加入這個團隊,以及何時進入中國。 

楊建利對世衛組織的這一舉動也表示擔憂,認為世衛組織目前已經淪為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爭奪領導地位的工具,而其總幹事譚德賽顯然是站在北京一方的。 

美國政府批評世衛組織聽命於北京的政策,認為中國政府和世衛組織的確應該對疫情早期的作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川普總統已經正式宣布,美國將於明年退出世界衛生組織。 

蘭德公司:中國疫苗不太可能進入美國 

美國知名智庫蘭德公司(RAND)中國政策研究高級研究員詹妮弗·布伊(Jennifer Bouey)日前撰文指出,似乎毫無疑問,中國可能是最早生產出成功的COVID-19疫苗的國家之一;但是中國疫苗不太可能進入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國的市場。因為這些國家都是「人用藥物註冊技術要求國際協調會議」(ICH)的成員。 

ICH成員國(主要是高收入國家)對藥品有統一的監管體系,通常稱為「嚴格監管協議」(Stringent Regulatory Agreement);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和中國都不在這個體系內。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和絕大多數歐洲國家對中國研發的COVID-19疫苗沒有興趣的原因。 

卡恩醫生:匆忙推出疫苗不是正確的道路 

COVID-19疫情在美國爆發以來,美國政府和科學家開始緊鑼密鼓地進行疫苗的研發。由於2020年恰逢大選年,COVID-19疫情和COVID-19疫苗的研發,引發公眾和公共衛生專家對疫苗研發可能受到政治影響的擔憂。 

公共衛生專家認為,確保疫苗研發過程的科學信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試驗必須以最高的科學和道德嚴謹性進行,必須對每一候選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徹底評估。 

普林斯頓大學科學與全球安全研究員勞拉·卡恩醫生(Laura H. Kahn, MD)對美國之音表示,在沒有足夠療效和安全測試數據的情況下,匆忙推出疫苗可以說是災難性的做法。 

「公眾必須對疫苗有足夠信任,只有信任疫苗才會願意為自己或其親人接種疫苗。在當下公眾對疫苗仍不信任的情況下,匆忙推出疫苗不是正確的道路,」她說。 

卡恩醫生對美國之音說,美國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倉促推出疫苗,而因疫苗未經過必需的臨床和廣泛測試,而導致接種者患上罕見後遺症的慘痛教訓。 

美國藥管局:安全數據須在3期試驗後監測2個月 

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10月7日公布了關於COVID-19疫苗緊急使用授權的指南。指南說,任何疫苗的安全數據,都需要在第3期臨床試驗完成後至少兩個月內進行監測,從而關閉了在11月3日之前批准疫苗的大門。 

指南要求,第 3 期研究的數據應包括在完成完整疫苗接種方案後至少兩個月的持續追蹤監測,以提供充分的信息來評估疫苗的福利風險狀況。在第3期試驗完成後,專家小組將提供兩個月的風險和益處數據,從而有更多時間對臨床試驗參與者患嚴重新冠病毒疾病和不良反應事件進行篩查。 

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局長斯蒂芬·哈恩(Stephen Hahn)在一份聲明中說,希望這些指南將有助於「公眾了解我們以科學為基礎,確保疫苗的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決策過程」。 

「目前,在疫苗沒有完成測試之前,要求公眾戴口罩是正確的道路,」 卡恩醫生告誡說。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