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錢搞原創的Netflix,終於出了全球爆款劇《魷魚遊戲》。
這部劇的主題是富人閒得無聊,燒錢看窮人搞事情。「十一」黃金周過半,假期餘額不足,如果你還有追劇指標,牆裂建議看看這部劇。
其實,劇情挺套路,不外乎是「大逃殺」的戲碼。人設挺老土,男主成奇勳債務纏身賭博成性,失業中年還成天惦記從老媽兜里摳錢。唯一的愛好是賭馬,唯二的牽掛是女兒和母親。
偏偏這位幹啥啥不行,聖母心第一名的吊絲男,愣着靠着主角光環庇護活到最後,還給終極大BOSS上了一堂思政課。
莎士比亞老先生說,「一千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走進內卷的21世紀,爽劇成功的前提,是每一個人都能從劇中看見自己。這一點,魷魚遊戲做到了。
從劇情設定來看,456個負債過「億」(韓元)的負翁,爭奪透明小豬里456億韓元的獎金。通關獎勵是一夜暴富,失敗者則被當場爆頭。每「殺」掉一個競爭對手,獎金池立刻增加一億韓元,這不就是鼓勵內卷最立竿見影的動力。
456億韓元,聽着挺嚇人,可換算成人民幣是2.47億元。在萬達王老闆口中,這不過是兩個半的小目標而已。如果不是面對現實即地獄的窘境,一般人當然不會參與這種豁出命的遊戲。
不過,每個人都有籌碼,或許只是沒給夠數而已。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古特雷斯曾語出驚人,他表示世界上一半的財富屬於26個人,他們的財產總和超1.4萬億美元,而全球約有7成的人口連基本生活都沒有辦法得到保障。
照這個算法,26人PK全球70億人,如果讓你參加一場「魷魚遊戲」,獎金是1.4萬億,你又會不會動心?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
人,困在系統,又寄生於系統。一旦你成為代碼中的BUG,大概率只剩被清除的命運。「魷魚遊戲」里的456個人,每一個看上去都像更是系統的冗餘。翻身無望、拖累家人,恰恰是他們成為「天選之子」的原因。
隔着熒幕,不知又有多少人想到了自己。與其熬着一眼望到頭的生活,不如「過把癮」用遊戲逆天改命。
從過去幾百年的社會規律看,貧富分化達到極端,可能遭遇暴力革命,然後再平均化,平均之後繼續階級化。不過,隨着科技革命的進步,滿足基本生活的物資得到充分保障,即使遭遇階層固化,人們不用「揭竿而起」也能活下去。
如此看來,歷史的周期律或被終結。
受困於現實的無奈,人們就會將目光投射於文藝作品。於是,內卷的東亞愈發偏愛「大逃殺」類作品:1996年,高見廣春開始創作《大逃殺》,彼時日本經濟發展遇到瓶頸。
大洋彼岸的美國也是如此,蘇珊·柯林斯筆下的《飢餓遊戲》風靡全球,第一部出版於2008年,正是美國遭遇金融危機之時。
近年來,爆火的《賭博默示錄》《要聽神明的話》《彌留之國的愛麗絲》等劇集,描述的無一不是古羅馬鬥獸場般的都市叢林。
面對被當成工具人的生活,人們的不爽是「魷魚遊戲」爆火的現實依據,其中每一集都在映射活着不易:
第一關是一二三木頭人。這關隱喻韓國教育內卷和扭曲。站上起跑線,人人皆平等。然而,每一步都要經受教育體制的審視,不合格的就被淘汰。
第二關是摳椏糖。這關隱喻生而為人,卻生來不平等。有人選了最簡單的三角形,有人拿到的卻是最難的雨傘。就像有人生下來就擁有幾個小目標的遺產要繼承,有人卻是家徒四壁、一貧如洗。
第三關是拔河。在遊戲規則作用下,老弱病殘和女性第一時間成為被嫌棄的對象。東亞社會中普遍蔓延的厭老、厭女情緒,都是拔河遊戲中男權通吃的寫照。
第四關是彈珠遊戲。遊戲規則是親人相「侵」,1VS1決生死。聯想到這幾年,杭州碎屍殺妻案、上海冰箱藏妻案還有吳謝宇弒母之類極端案件,不禁讓人想到,最危險的或許正是身邊人。
第五關是玻璃橋。這一關反映底層人「走錯一步、滿盤皆輸」、如履薄冰的現狀,也體現了上層可以任意操控上升通道的可怖。
最後一關則呼應劇名,玩的是韓國傳統兒童遊戲「魷魚遊戲」。規則很簡單,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贏的人只有一個。
不過,成也爽劇敗也爽劇。故事前4集有多驚艷,後面幾集就有多拉垮。
打個或許並不恰當的比喻,這就好像圍觀韋小寶官場江湖通吃,還能一男御七女,全程開掛把朝廷、天地會玩弄於股掌之上,故事結局卻是韋爵爺看破紅塵,七個姑娘都出家為尼。
說了這麼多,其實追劇的刺激遠不如一句網友留言給我帶來的衝擊大,「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和絕對的壞人,把你們自認為一輩子當好人的人扔進這個遊戲裡,吃相比屏幕上更難看。」
夜半無人時,不妨想想,如果職場、人生變成一場「魷魚遊戲」,你能活到第幾集?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冰川思享號)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fa592937-6b28-488a-9789-45297616b014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