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川粉?

在美國的政治生態中,由於民主黨的基本盤多為中產以上,尤其是以華爾街為代表的富裕階層,所以某種程度上,是不太看得起「川粉」的。

這種情況在華人中也很普遍。你要一說自己是「川粉」,很可能被吐一臉的口水。數十年來,男女、種族、同性、移民平權的進步,讓總是把這些當做牌坊的民主黨獲得了較多的關注,在所謂的「政治正確」上占據着先天的優勢。

所以當一個人設完全不符合美國政治菁英標準的商人突然間冒出來,還嚷嚷要拋棄「政治正確」,重回保守主義道路的時候,這種衝擊是可想而知的。他不僅讓部分美國人難以接受,讓作為看客的部分中國人可能也難受——特別是在中美連續爆發衝突的時候。

大部分歷史和時政的研究者,本身對於黨派和政治家並無預設的立場。但是從常識的解讀,我們要評價一個政治家是否合格,是聽他漂亮的話語,還是實際的政策?

在2016年的競選中,川建國提出了十大當選承諾:

將部分國家列為匯率操縱國、重新簽署符合美國利益的貿易協定、退出巴黎氣候協議、消滅伊斯蘭國、大幅度減稅、撤回部分海外駐軍、建立美墨邊境牆、重建基礎設施、退出北約、起訴希拉里。

現在我們會看一下,除了退出北約以各國增加防務經費妥協、起訴希拉里可能在下一任期進行外,其他的建國都兌現了,至少是大部分兌現了。

西方的諺語裡經常把政客的承諾當做謊言來嘲笑,像建國這樣,認認真真、不顧一切的逐條兌現自己競選承諾的人,縱觀美帝幾十年來的領導人,說實話是不多的。我們這裡且不論這些政策是好是壞,但說到做到至少是值得稱道的品德和能力。

在第一場競選辯論中,拜登說建國是騙子,建國回了一句很扎心的話:「你在華盛頓從政47年,幹了些什麼?」

Nothing。

拜登的履歷是美國傳統的菁英人設,29歲就當選參議員、混跡國會,官至副總統,履歷漂亮,閱歷豐富。而相比之下,建國大部分時間掙扎在各種破產、官司、花邊、脫口秀的邊緣,當選之前,一分鐘的幹部的沒有當過。

可是,中國有句老話叫做行勝於言。現實中好話說盡、壞事做絕的人和組織,我們見得還少嗎?

建國2016年能以政治素人的姿態從競爭激烈的共和黨內脫穎而出,最終又戰勝華爾街撐腰的大熱希拉里,靠的不就是美國人已經厭倦了傳統政客光說不練假把式的那種心理嗎?在9月建國的加州競選活動中,有一位華裔女性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現在民主黨正在把美國變成新的socialism,那不是我愛的美國,也是我支持川普的原因。她的看法,實際上不僅代表了所謂的「沉默的大多數」的心態,也是部分深藍州正在變紅的根本原因。

所以,建國雖然不完美,但從實際的角度來說,他可取之處非常多,喜歡這樣的人,很正常。或者說,喜歡他的人,應該說恰恰是對美國兩黨政策、甚至世界局勢都有一定了解的人。這樣的人,可能不算美國的菁英階層,但卻是關鍵時候會去投票表態的人。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某些方面我認為建國的政策還有改進的空間。但大的方向上,他算得上近三十年來,橫掃美國建制派,言行最為一致的政客。帶領美國右轉不僅符合美國目前的利益,事實上也會在可見將來對世界產生積極的影響。

其實這一場美國大選,對很多國人來說也是一場十分難得的政治觀念的普及和革新。不僅要關注候選人之間的競爭,更多的,應該去他們背後所代表的政治立場。共和黨所謂的「保守主義」到底是什麼?民主黨所謂的「自由主義」又是什麼?這些立場在現今的世界中,到底具備什麼樣的意義?越是好聽的政治概念,可能越是一個陷阱。古往今來,無一例外。

當一個川粉,其實並不是喜歡建國這個人,而是喜歡他所做的某些事,所代表的某種趨勢。這個我覺得不丟人。

(全文轉自作者臉書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