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中國糧食缺口是內循環三短板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預期中國可能在2025年末出現1.3億噸的糧食缺口,務農人口的比重將下降到20%左右。面對如此驚人的糧食缺口及務農人口不足,中國內循環是否能自給自足引發外界質疑。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認為,糧食是中國內循環的短板之一,特別是目前中國與美加等農業大國的關係欠佳,加上因疫情關係致東南亞部份國家禁止糧食出口,「(中國)要完全做到自給自足是不行的。」

「內循環」首先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於5月的人大會議期間提出,後於6月再由經濟專家、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加以重申,使內循環被提升到最高經濟決策。而糧食供給被視為檢驗內循環是否可行的一大指標。

中國是全球糧食進口大國。據蘋果日報報導,大陸數據顯示,中國糧食進口連年攀升,從2003年進出口基本持平,至2019年的淨進口糧達到1.11億噸,意味著糧食缺口擴大。中國社會科學院預期,中國可能在「十四五」(2021-2025年)期末出現1.3億噸糧食缺口,穀物缺口則約2,500萬噸。

去年7月,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央視直言:「中國糧食是不夠吃的,要進口……如果人家一卡你,不賣糧,那就麻煩。」

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向蘋果日報指出,中國有三個全部依賴進口的內循環短板:晶片、石油及糧食。「內循環依靠完整的產鏈,現在國內外資廠商外遷多了,就會陸陸續續出現斷鏈的情況,就是一個麻煩。」賀江兵又指,全球農業大國是美國及加拿大,中國過去與美加關係良好,進口糧食沒有問題,但現在關係都不好。

此外,中國社科院8月的報告指出,預計農業就業人員的比重將在2025年下降到20%左右;務農人口不足,將是內循環自給自足的一個大挑戰。

誇張惜食風與中國威權體制脫不了關係

面對中國的糧食缺口,習近平約在兩周前下令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使中國各地突然掀起一場運動式的惜食行動,譬如:有餐廳規定不到80公斤不讓吃紅燒肉,點餐「N-1」(即總用餐人數減1)、「N-2」,甚至按客人體重配菜,上海提出要成立舉報餐廳的投訴機制等,令人譁然。

對於如此誇張的惜食風,中國官媒《學習時報》前副編審鄧聿文向香港《蘋果日報》表示,「習近平強調自己的權威性,下面的官員來說寧願把事情當成大事情處理。不執行的話,等於藐視領導人的權威,執行過度也就是方式的問題。」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