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今年的畢業生人數將首次超過九百萬人,而一年前肆虐全國的新冠疫情削減的不少就業崗位至今仍未補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政府近日發布通知,明文支持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等靈活的就業模式。
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日前發布通知,指出2021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達909萬人,鑑於「國內外環境和疫情變化」有不確定性,促進就業任務更加艱巨。
通知首先強調,企業就業仍然是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而中小微企業也應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另一方面,當局還將會同有關部門督促國有企業擴招畢業生,並開拓重大戰略就業崗位、引導畢業生到重點領域就業。
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
除了這些傳統就業領域,通知還特別指出各地要引導扶持創業創新,積極支持「有意願、有潛能」的畢業生投身創業創新,支持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非全日制就業和平台就業。
中國人民大學退休教授、社會學家周孝正說,人社部鼓勵大學生創業實際上就是一場「政治秀」。
「至於說大學生能不能就業,那是他們自己的事兒,這不就是底下的小官在騙大官嘛。既然你讓我解決就業問題,我就給你出招啊,比如鼓勵個體戶、地攤經濟等等。用中國的俗話來講,這種政策叫『顧頭不顧腚』。」
考慮到當前中國的產業發展需求,上述通知還提出,各地要深入實施「百萬青年技能培訓活動」,增加新興產業、智能製造、現代服務業等崗位培訓,開發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培訓項目。
不過,中國人社部近期發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全國「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顯示,72個「最缺工」職業與生產製造、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有關,只有19個與專業技術有關。這意味着,中國傳統行業仍然存在巨大的用人缺口,但這些行業的薪資通常比新興產業低得多,這也導致中國勞動力供需結構性失衡。
2019年,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51.6%,這表明進入高校學習的中國高校學齡人口已經過半,高等教育已經從大眾化上升到普及化階段。十年前,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約為660萬人,而教育部預測,明年中國畢業生人數將突破一千萬。
就業難是結構性問題?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攀升導致的就業問題已經引發不少業內人士的警覺。中國教育在線總編陳志文一年前就發文說,大學生就業已經迎來了最艱難的時刻。他表示,中國經濟逐漸放緩、中小企業稅負過重、用人成本升高、高學歷人數不斷增加等原因讓大學生就業難上加難。
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分析說,政府鼓勵零工經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他就業途徑已經很難滿足日益增長的就業需求了。
「特別是民營經濟發展的不太好,而國企解決不了就業問題,只能幫助有關係的人就業。當公務員更難,因為現在的公務員考試都是百里挑一,所以當局只能讓你自己解決問題。」
為了「穩就業」,北京當局近幾年出台了一系列針對性措施,包括擴招碩士研究生和專升本、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參軍入伍、開展大規模青年職業技能培訓等等。但人社部部長張紀南上月底表示,國內的就業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就業難和招工難並存。他說,製造業、服務業的普工難招,技術工人短缺,再加上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蔓延,這都給今年就業增加了風險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人社部近日發布的通知還提到,各地要將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全面納入實名服務,確保「登記到位、聯繫到位、幫扶到位」。通知要求各地建立未就業畢業生實名信息數據庫,與畢業生逐一進行聯繫,了解其就業需求,並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培訓見習等服務。
賀江兵認為,待業畢業生實名制顯然有維穩目的。
「這也對維護社會穩定有一定幫助,因為如果一個人找不到工作,他就極其容易鬧事,比如聚眾、打架鬥毆等等,造成社會不穩定。當局要求他們實名登記,可能有這方面的考慮。」
對於這一點,當局似乎並不掩飾。這份通知明確表示,各地要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層層壓實就業促進、失業管理主體責任。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e7b55291-479e-45fb-afc3-3251ac8d6ad7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