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威權時期陳文成命案最新調查:情治機關涉嫌犯案

台灣早年在威權統治時期轟動一時的政治命案、陳文成案,周一(5月4日)由台灣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簡稱促轉會)提出最新調查報告指,陳屍處並非第一現場,跡象顯示該案「他殺」可能性高,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簡稱警總)對於陳文成之死涉有嫌疑。

陳文成曾任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統計系助理教授,長期關心台灣民主運動。1979年9月,他為了要捐款《美麗島雜誌》自美打越洋電話給美麗島事件總指揮施明德時,被情治機關警總截獲,此後便開始遭到國民黨政府的嚴密監控。1981年9月,陳返台後被警總約談,次日7月3日清晨被發現陳屍於台灣大學研究生圖書館旁。

陳文成
陳文成曾任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統計系助理教授,長期關心台灣民主運動。(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陳文成命案當時震驚全台灣,外界對警方給出的死因「畏罪自殺」、「意外墜樓」一直持懷疑態度。這次促轉會提出的調查報告是基於去年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下令解密檔案,要求國安局將部份政治檔案轉交促轉會所做的調查。

促轉會4日召開記者會,以145頁的《陳文成案調查報告》提出四大發現:第一,陳文成與其親友在案發前後均遭情治機關嚴密監控。第二,迄今為止未能證明陳文成被警總帶走後有脫離警總的實力支配,認為警總在案發後所建立的一貫敘事,漏洞百出,不足以採信。第三,陳屍處不是第一現場,他殺的可能性很高。第四,情治機關介入偵辦,阻礙家屬追求真相。

台威權時期陳文成命案最新調查。
促轉會的《陳文成案調查報告》提出四大發現:第一,陳文成與其親友在案發前後均遭情治機關嚴密監控。第二,迄今為止未能證明陳文成被警總帶走後有脫離警總的實力支配,認為警總在案發後所建立的一貫敘事,漏洞百出,不足以採信。第三,陳屍處不是第一現場,他殺的可能性很高。第四,情治機關介入偵辦,阻礙家屬追求真相。(圖片來源:台灣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臉書)

法醫鑑定:陳屍處非第一現場 他殺可能性高

促轉會委員尤伯祥指出,陳文成被發現陳屍於台大研究生圖書館後方水溝上,形狀非常奇怪,皮帶位置不正常,鞋內還放有紙鈔,家屬認為命案不單純。

然而,雖然陳的家人和社會大眾懷疑死因不單純,但當時當局宣稱陳文成是墜落,並有「畏罪自殺」之嫌。尤伯祥說,促轉會委託法醫李俊億博士重新鑑定發現,陳文成的傷痕不僅與陳屍位置現場環境不符,且其於受傷後有被移動,陳屍處並非第一現場。

李俊億的鑑定指出,陳屍方向與當初宣稱造成傷勢的水溝方向是平行的,但屍體傷痕方向與水溝是垂直的。陳文成之傷痕是否如1981年時法醫所稱陳撞擊到水溝,非常可疑。由於陳屍處的草地高過水溝,若陳文成是從上方落下,應首先撞擊草地,也不會造成此傷痕。

此外,陳文成身上襯衫有兩條破裂痕,李俊億認為,造成這個傷痕的,必是長條狀且有不規則邊緣的鈍狀物體。而陳文成身體的破裂痕,竟與襯衫上的血跡不一致。種種跡象研判陳文成陳屍處並非命案第一現場,他背部兩條傷痕是致命傷害,之後被外力移動過,他殺可能性高於自殺。

促轉會:時任總統蔣經國知悉非自殺 隱匿難辭其咎

尤伯祥指出,1981年底從警總升任國安局長的汪敬煦將軍,當時向蔣經國總統呈上報告指,「根據人體模型落體實驗,以意外自行跌落之可能性最大,但亦不排除由相識者於談話中有意或無意發生碰撞而導致重心外移跌落之可能,故原推斷存有自殺之可能性,應予排除。」當時蔣經國面諭「應繼續加強偵查辦理」。

報告指出,政府曾進行「人體模型落體實驗」,該實驗結果排除了陳文成自殺的可能,但遭國安局隱匿,以致延誤發現真相之機,時任總統蔣經國與國安局長汪敬煦對此難辭其咎。

尤伯祥還指出,過往的調查認定陳文成被約談的當晚平安離開警總的證據,是友人鄧維祥宣稱陳文成於7月2日深夜至其住處的說詞,不過,該說詞並無其他證據可證明屬實,促轉會也約談過鄧維祥,鄧維祥依然維持過去的說法,但促轉會認為沒有辦法採用其證詞。

尤伯祥總結,雖然警總對陳文成之死有涉案嫌疑,但截至目前,調查只是階段性,尚無法確定到底是不是真的警總所為,是誰所為,仍有待下階段調查。

至於當年盛傳的海外校園間諜一事,促轉會委員葉虹靈表示,陳文成在海外被線民監控的資料還沒有太多的掌握。這是下一階段促轉會要向政府機關及國民黨清查的重點。

陳文成基金會:民進黨政府仍遮掩檔案 不見究責

對這份新出爐的最新調查結果,陳文成基金會董事長楊黃美幸向自由亞洲電台表示,國安局提供給促轉會的資料仍有遮掩,一些名字被蓋住,而且看不到究責。

楊黃美幸認為,受害者非僅陳文成一人,而陳文成早在他和施明德接觸前就被監聽了。台灣在戒嚴時期,很多海外的台灣學留學生非常關心台灣社會政治發展,大部分支持推動台灣走向民主的黨外運動,陳文成具代表性,但他不是完全站在檯面上的人,這樣的人非常多。她表示,雖然促轉會很努力,但這份報告的很大遺憾點是,政府給他們的資料只有一半。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