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地強制隔離戒毒所在其公眾號上刊發的一篇文章,引發爭議,出圈了。
有網友說,冷血無情,體現不出溫度!
有網友說,那一句「淡淡的」,我只讀出了冷漠和無情。
這篇文章的標題叫《至親重病離世,民警堅守一線》。我們來『欣賞「一下。
文章寫道,某進行封閉執勤的戒毒民警在得知父親病重時,他毅然選擇以大局為重、堅守崗位,隊裡的同事都勸他請假回家,他卻淡淡的說:「再看看情況,如果病情有好轉,等下了班再回」。16日,父親病危住進ICU監護室,隊裡同事再次勸他回家,他恨不得立刻「飛」到父親身邊,但還是故作鎮定地說:「病情會有好轉的」。18日凌晨,老家傳來噩耗,父親病逝,這個消息像一把利劍刺穿了他的心。
當家人告知父親住院後,他便時刻牽掛着千里之外的父親,甚至一天下來水米不進,急得坐立不安,深夜裡還在打電話詢問病情,盼望着交班後立刻奔赴老家照料父親,但父親的病情急劇惡化,他沒能送父親最後一程,看他最後一眼,這也將成為他一生的遺憾。封閉執勤最後一天,將工作交代清楚後,他懷着悲痛的心情踏上返鄉的路程。
(註:文中人物名字用「他「代替,並順手修改了一個錯別字)
二
文章本意是歌頌這位民警舍小家顧大家的形象,但網友的質疑或者說不解也是有道理的,那就是,究竟有多大必要,讓工作與親情發生這麼大的撕裂?既然同事勸他回家,說明他暫時離開這個崗位,並不會對單位的正常運轉造成致命影響,為什麼不回呢?
面對同事的勸說,他一方面處之泰然,「淡淡的說「,為什麼另一方面,又」一天下來水米不進,急得坐立不安「呢?作者的意思當然很明顯,他」淡淡的「堅強樣子是裝給同事看的,可你不覺得這很怪異、有悖正常人情嗎?退一步說,即使因封閉執勤他確實不便請假外出,導致不能與父親見上最後一面,此乃人倫大痛,也並不值得宣傳。
這使我不由想起了兩年前,由某報推送的一則新聞——
近日,河南鄭州急診科某男護士正在急救病人時,接到臨產妻子打來的電話。一邊是臨產的妻子,一邊是急需要救治的病人,怎麼辦?情急之下,他讓妻子撥打了120。
令人意外的是,就在他把病人安頓好後,接到的下一個急診任務,竟在自己小區。當見到妻子的那一瞬間,他激動得差點落淚。
我看到有人就此留言說,如果他女兒遇到這種情況,會首先要求女兒跟對方離婚。這當然失於偏激了,但這則新聞,讀來確實同樣有一種怪異感。
古人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炮製這種新聞的人,或者授意炮製這種新聞的人,先得問一問自己,倘若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願意像報道中的主人公那樣麼?
從報道中可以看出,這位男護士的妻子很可能當時是一個人孤身在家。他「當時可自責了,心情很崩潰,正在上班無法回家,父母又不在身邊」。他是護士,不是主治醫生,這個崗位替代性強,並沒有重要到他在妻子臨產、身邊無親屬陪伴時仍然要加班的程度。他不是在拯救地球。
即使他是主治醫生,一般情況下,對醫院來說,也未必非要在人家妻子臨產時安排急診值班。這只能說明醫院安排欠妥,管理欠人性化。
無論是讓臨產妻子打120入院的護士,還是至親重病離世時仍然堅守一線的民警,都有刻意拔高之嫌。即使故事是真實的,當事人的行為令人感佩,但若與人倫相衝突,還是不必大張旗鼓地報道。
三
我也不由得想起,網絡上曾熱傳陸軍司令員韓衛國寫的《致陸軍官兵家屬的一封信》。信中有這樣的句子,「在父母生病臨終時、在妻子生子臨產時、在孩子升學臨考時,只要沒有打仗任務和確實離不開的特殊任務,都必須及時請假回家。對於父母生病不回家、妻子生產不照顧、家庭有難不幫助的個別官兵,不但不表揚、不宣揚,而且還要對他的真實品德進行考察。」
這段話,是這封信受到熱捧的重要原因,因為它將家、將人倫、將個人情感價值等屬於私人領地的事物,擺放到了更高的位置。
無獨有偶,湖南永州前市委書記、現邵陽市委書記嚴華的一篇文章也曾刷爆朋友圈。他說,幹部必須把家庭放在工作之前,不要讓白加黑成為工作常態。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不但要對黨的事業做出奉獻,也要對自己的家庭負責任,有責任心的人子女,人父、人母,人夫、人妻,才能夠成為一個有理性、有理智、人格健全的社會人。
這篇文章同樣戳中了很多人的淚點。
比起那種被刻意塑造的「高大上」,哪個更容易獲得人們內心裡的認同?
我們這個社會需要正能量,但是,拜託,一些人在進行正能量宣傳時,能不能學會儘量說人話,說樸素的真實的話,「貼着人物寫」,先感動自己再感動別人,而不是凌空虛蹈,炮製一些自己也不相信的假話。
樸素與真實,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力量。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回歸常識)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e228a6c8-8ab5-4f62-9f8f-3dbc607971e4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