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訓詞細節有變化「武統台灣」放一邊?

中共擬在今年秋天召開二十大,事關現任領導人習近平能否續任執政。習近平在1月4日簽署今年第1號中央軍委令,發布軍隊開訓動員令,突出保二十大,訓詞細節和往年有明顯變化,值得觀察。

中共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修訂的軍訓條例(試行),當年初由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開訓命令,這是中共軍委首次統一進行全軍開訓動員,也是中共軍史上首次。此後每一年的年初都會發布。

罕見不提備戰打仗 訓令歷年最短

對比歷年習近平的開訓令,發現今年的開訓令有明顯的不同。

2018年1月3日,中共軍委舉行首次年度開訓動員大會,習一身戎裝、冒著嚴寒在開訓主會場當面向全軍發布訓令,以突顯重視。

2018年開訓令有一大段,共241字,提及「全軍各級要強化練兵備戰鮮明導向」。

2019年開訓令5段,共513字,提「始終把備戰打仗作為第一要務」「做好隨時打仗的充分準備」。

2020年開訓令6段,共441字,提「促進備戰工作落實」「保持高度戒備狀態」。

2021年,開訓令共6段571字,提「聚焦備戰打仗」「確保全時待戰、隨時能戰」。

2022年開訓令只有兩小段,共185字,不提備戰,連實戰都沒提。

總結2022年與前四年開訓令的不同,今年最短,且不提備戰打仗。

「緊盯」的對手或是內敵

近年中共聲稱「東升西降」,「時與勢」在它那邊,在戰狼外交的鼓譟下,對外擴張也進入實操,除了中印邊境頻頻多事,與南海諸國的摩擦也增多。特別是台海局勢升溫,去年中共軍機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次數大增,加上在宣傳上的威嚇,中共武力犯台的危險持續成為國際關注熱點。從2018年到2021年的軍隊開訓令,都強調備戰打仗,可見一斑。但新一年的軍隊開訓令,為何不提備戰?

中共軍方最高領導人的訓令,儘管充斥黨文化和套話,但行文用詞代表某種動向,今年的訓令有異常,絕不是習的軍中大秘一時疏漏。

據中共官方媒體發布的習近平2022年全軍開訓動員令,強調「緊盯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進行戰訓,其中「緊盯」的「對手」並未明確指向外敵。反而提到練兵目的是所謂「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這或許說明,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是中共黨內和軍內頭等大事,由於內鬥升級,習近平手握的槍桿子,需要指向內敵,確保二十大的政權穩定。

習近平在第一任期反腐打虎,得罪了中共各派權貴,在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和次年的人大會議上,習順勢通過修改黨章及憲法,取消任期制,有了長期執政的可能。但此後中美大打貿易戰,中國經濟急速萎縮、社會動盪、對外關係惡化,內外交迫之下,中共黨內反習公開化,甚至一些政法高官暗殺習近平的信息也間接在大陸網路曝光。並且,習近平已提前在2020年開始對同樣有槍的政法系進行大清洗,以防反習派在二十大搞事。

在2021年11月的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上,通過了中共所謂第三份歷史決議,將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併入一個時期,習近平則成為「新時代」的第一代領導人。但第三份決議肯定了鄧小平時代的中共第二份歷史決議,第二份決議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卻是廢除領導人的終身制。習近平要在二十大上破例三連任,因而成為中共二十大上政治鬥爭的焦點。

保習近平連任成第一要務 武統台灣放一邊?

離中共二十大召開不到一年,從去年底至今年初,當局政權維穩信號不斷釋放。比如去年12月下旬在北京舉行了「全國黨內法規工作會議」,習近平要求「黨內法規」要維護「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保障黨「長期執政」;去年底的中共政治局所謂「民主生活會」上,習要求政治局成員「帶頭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2022年首日,中共黨刊《求是》雜誌刊登習近平講話,要求「全黨必須對黨忠誠」。1月4日印發的中共紀委工作條例,其總則也強調把堅決維護習近平的黨核心地位、維護習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最高政治原則。

從種種緊張動作觀之,到中共二十大,習近平謀連任的壓力巨大,中共內鬥引致的政權崩盤風險將會升高。如此一來,回過頭看今年的中共全軍開訓令,罕見不提喊了好幾年的備戰打仗,似乎容易解釋。

對內而言,說明2022年中共軍隊的第一要務,就是表面上說的「迎接」二十大「勝利召開」,潛台詞應該就是保衛習近平,保習近平連任。中共軍隊的工作重心在此,而絕非其它。

對外而言,最新的中共軍隊開訓令不提備戰打仗,也是向美國及其盟國拋出認慫的信息,等同掛出免戰牌,以減少中共高層換屆期間國際軍事競爭帶來的壓力。

故此,今年接下來,表面上軍方仍會持續的對台文攻武嚇,但只是純屬中共二十大政治維穩的一部分。台海戰爭爆發的真正風險期,至少是在中共二十大之後,或者說是明年兩會,等到習近平政府層面也布局完畢之後。

當然,最新的中共軍隊開訓令淡化對外作戰甚至不提備戰打仗,只能作為一個局勢或戰情的參考,畢竟兵不厭詐,虛虛實實。另一方面,中共二十大前的這段期間,中國局勢發生突變,中共政權出現崩盤,也並非完全不可能。

(※作者為美國中文媒體中國新聞主筆、資深評論人 全文轉自上報)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