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八千飆十萬才是煉獄 現在「耍孤僻」就對了

紐約是在2020年3月22日繼全美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後,下令執行「居家防疫」,儘管強度不到全面封城,但衝擊仍然很大,包括非必要勞動人口(除民生必需品賣場、醫護人員、大眾運輸)全數居家避疫,如要外出,所有公共機構和涉及人與人接觸的商業活動全部暫停,舉凡餐廳、圖書館、博物館、公園溜滑梯、籃球場或理髮廳,那段時間都去不得。

會走上這一步,理由很清楚,自3月1日紐約出現第一名確診到22日當天,全美光紐約單日確診數就達到2000多例,累積超過五千例,死亡40餘人,根據感染模型估算,紐約當時至少每千人就有一人確診(實際情況更慘,一年多來約2000萬人口的紐約州有超過200萬人確診/超過5萬人死亡),如果再不祭出防堵措施(22日之前完全沒有防範),感染情況將相當慘重。

後續果然一發不可收拾,三月執行居家防疫後兩周,全州染疫人數就從8千飆到10萬,死亡超過3千。一直到七、八月「居家防疫」才顯現出些微效果,也就是陽性率好不容易終於從10%降到3%以下。此時紐約景況已相當不同,正如紐約州長庫莫所說,「我們或許回不到以前的樣子,但可以開始適應新常態。」疫情之所以緩和,最關鍵的新常態就是人和人被迫變得疏離。 

當時確診儘管已找不到源頭,但發生原因仍有跡可循,就是「群聚」。無論是機構內部感染,家庭成員互相傳播還是親朋好友往來疏忽,唯一鐵律就是「不和每天同一屋檐相處之外的人接觸」就能確保安全無虞。也正因為現實中有太多人性上的困難,但這就是這場世紀病毒對人類生活最大的考驗。紐約公立圖書館外頭有兩隻石獅子,疫情高峰它們也被宣導式般戴上了大口罩,兩隻獅子一隻名為忍耐,一隻名為堅毅,病毒肆虐下這就是人人需要的心理素質。

夏季來臨,因陽性率終於達到WHO建議可重啟商業活動的標準(3%以下),所以一些餐廳開始供應室外用餐,一些小規模博物館也漸次開放,戶外休閒場所開始人潮復返,曾經一度紐約人在松解的氛圍下以為風暴就要過去了,可好景不長,陽性率突然之間又開始陡增,尤其轉秋、入冬,傳統年節萬聖節、聖誕節接連而至,儘管官方三令五申希望民眾儘可能耐著性子不要貿然家族團聚,更不要為此舟車旅行,但就是在那段時間,一個破口接一個破口冒出,陽性率再又竄升,無論確診數和死亡病例比,相較三五個月前開始「居家防疫」時有過之而無不及。

儘管如此,壓抑困窘之下,要求趕快重新復工的聲音不是沒有,卻偏偏唯有「隔離」才是最能有效防控疫情的手段,如今回看,一來紐約錯失了第一時間防堵,「居家防疫」必然要拖很長時間且效果緩慢,二來,大半年來紐約人早就悶壞了,人性使然,所有紐約人都心知肚明,所謂「客廳傳播」的小型家庭聚會根本從未確實切斷,所以每回情勢稍微走緩,就等於是吹響了下一波高峰前奏。很快的,「陽性率」的真正用途並不在掌握確診者,更不在乎匡不匡列誰,而是官方只能拿這上上下下的數據,去做為商家開開關關的依據。(紐約之後「廣篩」(增加分母,降低比例)就是這樣來的)

以台灣當下疫情確診走勢,和台灣「民間糾察隊」的特性,是有很大機會不必步上紐約這一年多來的後塵,接下來一周確實頗為關鍵,這時候「耍孤僻」對大家都好。

(※作者為《上報》主筆,全文轉自上報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