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某國的移民正在改變整個澳洲

眾所周知,澳洲是個多元文化國家。人口數據揭示,澳洲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為「移民占多數」的英語國家,多達50%的人口在海外出生或父母來自海外。

那麼在眾多外來人口中,哪個民族對澳洲的影響最大呢? 《悉尼晨鋒報》(SMH)本月刊登了一篇萬字長文,詳細分析了亞洲某個人口大國對澳洲帶來的重大影響。

這個近年愈加受到矚目的國家便是——印度。

澳洲有印度血統的人數超過78萬,自2016年以來增加了近16.5萬。在澳印度人的數量已經超越華人,僅次於英國人。

印度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SMH這篇文章披露,莫納什大學人口學家Dharma Arunachalam預計,在澳印度人數將在五年內輕鬆躍居No.1,有望成為澳洲無可爭議的第一大移民群體。

他還補充說,種種跡象表明,印度文化可能比其他任何文化更能深刻影響澳洲社會。

為何印度人可以帶來如此大的影響力? 原因可歸為以下幾點:

 

移民正值壯年

澳洲的印度移民中位年齡是35歲,低於澳洲所有人群的中位年齡(38歲)。相比之下,越南移民中位年齡為47歲,意大利移民中位年齡為72歲,即將或已經超過適宜工作的年齡。

 

學歷高

印度移民的受教育程度較高。2016年,澳洲63%的印度人擁有學士學位或以上的學歷。而在澳洲出生的本地人只有24%獲得學士或學士以上學歷。

 

就業率高

印度移民全職就業率為51%。相比之下,在澳洲出生的人就業率僅有47%,在中國出生的移民就業率只有33%。印度移民的首選職業(IT專家)不僅需求高、符合時代趨勢,而且收入很高。2016年有23%的印度移民年收入超過9.1萬澳元,而在澳出生的本地人僅有24%年薪能達到這個水平。

大學生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定居新城區

印度人也傾向於在新興城區定居。例如,維州94%的印度移民都居住在大墨爾本邊界內,預計墨爾本明年將成為全澳增長最快的城市。

 

心理動力強

Arunachalam認為,印度移民的全部決心是攀登社會階級,這已經在數據中反映出來了。「把印度想象成歐盟,一個擁有自己的語言、歷史、文化、食物、傳統的國家集合體,他們鬆散地組合在了一起。」

文章指出,對於將印度移民聚在澳洲的動力,絕對不能一概而論或簡單歸類。澳洲許多中國移民都超級有錢,蘇丹移民則大多想逃避饑荒、旱災和戰爭。但印度移民的特點是什麼呢? 

前駐印度外國記者Aarti Betigeri說,她懷疑印度移民比其他移民群體都更加分散。

「印度人可以捨棄所有世俗財產,耗盡餘生從一個國家跑到另一個國家。」 「來自(印度)南方的人與北方的人有很多共同點,就像俄羅斯人與倫敦人有很多共同點一樣。」 她說。

另外,Betigeri還提到了印度移民超強的同化能力。在2021年為《澳洲外務》雜誌(Australian Foreign Affairs)撰寫的一篇文章中,她描述了自己的父母如何在1968年和1971年抵達澳洲,及如何成為澳人最喜愛的移民典範。

她說,他們帶來了技能和勇氣,同時也堅持祖國文化中可接受的部分,也甘願捨棄其他一切。他們融入澳洲,忠實於一句古老的格言:印度人來到一個新的地方,就像牛奶中的糖一樣溶化,雖然看不見,卻讓一切變得更甜。

 

 

歷史回顧

變化始於Whitlam政府在1972年進一步打開國門之時。自那年起,一批印度工程師來到澳洲,後來在20世紀90年代,技術移民(尤其是IT工人)湧入很大程度上助推了澳洲的經濟發展,印度人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27年前,記者Preeti Jabbal跟隨丈夫來到澳洲。據她所述,當時可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有時坐在咖啡館喝咖啡,會有素不相識的印度人走到跟前,開口就問「你看起來像剛從印度來的。這是我的名片。」 

她說:「所有的友誼都是這樣建立的。」 「還會在電車上遇到某人。『你是印度人?』 『對,我是印度人!』 然後就成了一輩子的朋友。但現在不一樣了。」

改變的原因是2000年後的一波移民潮。2006年,霍華德政府向印度學生敞開大門,自此小溪變成江河,大批在印度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湧入澳洲。(當時印度有6億25歲以下的人找不到工作,或工作難以維生。)

2001年,澳洲有印度血統的人數只有15.6萬;2006年,這一數字躍升至24.2萬;2011年增至47.4萬;2016年增至61.9萬。最新數字是78.3萬。由此看來,印度移民對澳洲社會結構的影響可見一斑。

 

電腦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移民不易 艱如噩夢

雖然印度移民人數多如江海,但每個人背後可能都有心酸往事,甚至有人表示回想起來就像「噩夢」。

25歲的Karan Mehta於2019年來到澳洲,後來在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完成了分析學碩士課程。要想拿到PR,他需積夠分數,例如英語能力(雅思成績)可以加分,但成績兩年後就會過期,考試費用可能高達1000澳元,耗時又耗力。

此外,如果能證明會說其他語言,也可以拿到更多分;工作或上學也會加分,而且可以通過參加「Professional Year」,即一種幫助學生做好就業準備的帶薪實習(每年花費約1萬澳元)獲得更多分數。

Mehta表示,還可能要面臨來自家庭的壓力。「父母往往已經賣掉房子,或者放棄所有的退休投資,還可能要貸款。學生花了十年時間積分,從一個課程再到另一個課程,考了一次又一次試,父母在教育上花費多達30萬澳元。這是深深的剝削!」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