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美國白宮出現的場面極其罕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巴林在華盛頓簽署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協議。這意味著面對影響力日增的伊朗,中東國家戰略正在大調整。西方各國對中東出現和平曙光表達祝賀,中俄基本努力唱衰,伊朗譴責阿聯酋背叛阿拉伯世界,感到最苦澀的是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主席阿巴斯回應:「以色列不終結對巴勒斯坦的占領,中東無和平」。
歷史罕見的一幕
在美國主導下,阿聯酋於8月13日、巴林於9月11日分別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達成關係正常化協議。這是繼埃及(1979年)與約旦(1994年)之後,又兩個阿拉伯國家衝破禁區與以色列握手言和。川普因此在一周內兩次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阿聯酋與以色列的和平協議也稱《亞伯拉罕協定》(Abraham Accords),它是第一個與以色列簽署該協議的波斯灣國家。
儘管中東和平重中之重乃巴以和平,但毫無疑問,「亞伯拉罕協定」對川普來說是一個重大的外交成果,他推動了中東和平進程。輿論開始關注,阿聯酋和巴林走出這一步,能否帶動阿拉伯聯盟採取同樣的舉動。
如今,世界的目光現在轉向海灣國家最強大的國家—沙特阿拉伯,它是全球第一大石油輸出國,伊斯蘭聖地的守衛者。就目前而言,儘管沙特表示「讚賞」川普在該地區的和平努力,但沙特王國仍維持一貫立場:「沙特為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和平確定的代價是:建立一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
巴國總理斯泰耶譴責稱,簽署《以阿和平協議》這天是阿拉伯國家歷史上的最黑暗日子。
2020年1月28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會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反對派陣營領袖甘茨時,公布了醞釀已久的巴以和平計劃。
川普提出了「現實的兩國方案」。協議規定,保持耶路撒冷為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要求以色列在未來4年停止擴建定居點。
根據該方案,雖然巴勒斯坦人有建立自己國家的可能性,但是不能擁有約旦河谷以及東耶路撒冷作為其首都。只有東耶路撒冷郊區阿布迪斯可以作為巴勒斯坦國可能的首都。
以色列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中占領了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始終要求以色列歸還這些被占領土,要求定都耶路撒冷,其中也包括東耶路撒冷。
以色列同意暫時中止吞併約旦河谷的計劃。
猶太人曾喪失國土兩千年
當今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地區,曾經誕生了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祖先,猶太人曾在那裡立國。但從新巴比倫王國的國王在公元前587年攻占了耶路撒冷開始,猶太人遭到了驅逐,從此失去了國土與家園。這塊土地成為了阿拉伯人的宗教中心,之後經過多次的統治者替換,直到1517年,奧斯曼帝國征服了這塊土地並統治了403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斯曼帝國大敗,英國占領了全境,正式稱這塊地方為巴勒斯坦。1920年,國際聯盟委託英國管轄巴勒斯坦地區。英國政府發表聲明,呼籲流落在世界各地近2000年的猶太人遷回故土,並承諾猶太人可以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自己的國家。
從那時開始,居住在美國及東歐的猶太人開始「回歸」,推動復國。二戰期間,猶太人遭到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加速了大量猶太人湧入巴勒斯坦。
大量的移民潮,對當地阿拉伯人的生活環境造成很大的衝擊,阿拉伯人開始反對與限制,結果造成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不斷衝突。
為了解決兩個民族的衝突對立,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聯大181號決議案」,規定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阿拉伯和以色列兩個獨立的國家。
1948年5月,猶太人正式宣布成立以色列國,第一任以色列總理本格里昂在國民議會上發表建國宣言:「從今天開始,國名為以色列的猶太人國家在巴勒斯坦成立」。「我們幾個世紀以來的夢想變成了現實。讓我們為以色列復國這個偉大的事業而奮鬥吧!」。
但阿拉伯人卻強烈反對該決議,更不承認以色列為一個獨立國家。
以色列在立國後,為了奪取聖地耶路撒冷的控制權,直接或間接地與巴勒斯坦、埃及、敘利亞等周圍阿拉伯國家進行了至少十二次大規模戰爭衝突,其中伊巴戰火持續至今。
在長年不斷地戰爭中,以色列一直獲得美國、法國及英國的支持,以色列所占據的土地也越來越大,而巴勒斯坦國的土地不斷減少。
兩伊是中東和平的關鍵
位於中東的伊朗雖然信奉伊斯蘭教,在歷史上也遭阿拉伯人的侵占,但本性強悍的波斯人,始終沒有被阿拉伯人同化,至今保持著波斯王國的本色。因此,伊朗並不在阿拉伯國家的範圍內。
中東地區的國家大多都是伊斯蘭國家,而且以遜尼派為主,但伊朗的伊斯蘭教徒卻以什葉派為主,這也造就了伊朗與阿拉伯世界無法相容的原因。
在巴列維王朝統治的伊朗帝國時期是一個君主立憲的國家,伊朗與以色列及美國都保持良好關係,在美國的主導下,伊朗與以色列互相支持,試圖減少中東地區的衝突。
不幸的時,從1977年起,流亡海外的宗教領袖霍梅尼發動一場伊斯蘭革命,並於1979年成功推翻了巴列維政權。霍梅尼改朝換代,建立起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建國後,霍梅尼政權拒絕承認以色列國的存在,並推行全面去西方化,使得西方世界對新興的伊朗政權沒有好感。半年後,伊朗與美國翻臉,中斷了外交關係。
什葉派領袖霍梅尼奪取政權時,鄰家伊拉克正是薩達姆.侯賽因的時代,儘管伊拉克的什葉派教徒占大多數,但執政權卻在人數不高的遜尼派手上,兩伊間的宗教衝突,外加美國樂見伊拉克教訓伊朗,結果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才誕生了一年多,就為中東戰爭添加一筆, 史稱「兩伊戰爭」。
戰爭爆發後,伊拉克軍隊對伊朗發起進攻,一路打進伊朗國境。結果伊朗整頓後開始反擊,不但把伊拉克軍隊趕出伊朗,伊朗軍隊更是一路進攻,差點打到了首都巴格達。
在兩伊戰爭中,列強們隔岸觀火,大玩軍火買賣。其中蘇聯成為了最大的軍火商,他一方面幫助支持反美的伊朗,另一方面又熱情照顧老客戶伊拉克,兩伊都拿著蘇聯的武器進行火拼。
而與此同時,其他武器國也都想插一手,畢竟兩伊都是石油輸出國。於是,除了蘇聯外,美國、中國、英國以及法國,都分別向兩伊提供軍事武器,充當啦啦隊。結果兩伊戰爭來來去去打了整整八年。
在這場戰爭中,以色列與美國的角色比較特別,一方面想教訓伊朗,另一方面又不想伊拉克的強大令阿拉伯世界不安定,最終,以色列與美國還是偷偷地幫助了伊朗。
但兩伊戰爭確實讓薩達姆.侯賽因顯露出邪惡的流氓本性,輿論指責伊拉克在戰爭中使用了被國際條約限制的化學武器,美國參與了調查,最終薩達姆.侯賽因徹底倒向俄羅斯與中國,並開始挑戰美國。
僅僅休戰了二年,1990年8月2日,薩達姆.侯賽因為了獲得更多的石油資源,下令伊拉克軍隊大肆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並宣布科威特的「回歸」以及大伊拉克的「統一」。
結果在世界的強烈譴責下,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獲得了聯合國授權,於1991年1月17日開始對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內的伊拉克軍隊發動軍事進攻,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最終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第660號決議,並從科威特撤軍。這就是所謂的「海灣戰爭」。
從此薩達姆與美國結下了無解大冤家,與本拉登一樣,成為了世界頭號反美統領。
2001年,美國遭遇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美國總統布什宣布向世界「恐怖主義」宣戰,並將伊拉克等多個國家列入「邪惡軸心國」。
2003年3月,美國、英國等國家以薩達姆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及踐踏人權等理由,出兵伊拉克,僅僅二個月,就推翻了伊斯蘭教遜尼派的薩達姆政權。取而代之的新政權是伊拉克的什葉派,由於宗教的原因,伊拉克境內的什葉派和遜尼派穆斯林之間的暴力衝突不斷升級,但新政權得到了伊朗的支持。
2011年,駐伊美軍全面撤出伊拉克,結束美國在伊拉克長達八年的軍事行動。
接下來不斷出現離奇的一幕,當伊拉克政府遭到遜尼派極端恐怖組織的武力進攻時,美國與伊朗並肩抗敵,共同保衛伊拉克新政權。伊朗在中東的影響力也逐漸增高,成為了美國的最大困擾。
在中國的媒體上,總是稱美英「入侵」伊拉克就是為了獲得石油,但事實是,從2003年以來,伊拉克確實已經成為世界產油大國之一,而中國卻悶聲發大財,成為其最大的客戶,中國的購買量已經幾乎占了伊拉克石油產量的一半。而美國在利益上完全沒有收穫,其最大的「收穫」,一則打垮了一個專制獨裁政權,讓伊拉克民主化,另一則可能就是讓伊朗變得更加肆無忌憚。
如今,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與俄羅斯聯手力挺伊朗,美國與伊朗的戰爭或許不會太遙遠。
有著伊朗的插手,中東的和平不會順利。
川普一周內兩次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9月9日,挪威國會議員兼北約議會挪威代表團主席泰布林.吉德,致信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正式提名川普總統為2021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吉德表示,提名川普的主要原因是,在他的斡旋下,以色列與阿聯酋達成歷史性協議,實現邦交正常化,為中東和平進程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9月11日,瑞典國會議員馬格努斯.雅各布森在推特上宣布,他已經提名川普政府以及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這兩個歐洲國家為2021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因為他們「通過在白宮簽署的合作協議,為和平與經濟發展共同努力」。
早在2018年,在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新加坡舉行「川金會」之後,川普也得到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2021年和平獎的評選結果,預計在明年10月公布。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ce9ce532-7471-4d42-9fce-a79995e30320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