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韭菜,總在呼喚他這樣的鐮刀。
各位好,本來今天寫了篇稿子,臨到快發的時候想想還是算了。人狠不纏,酒烈不沾。我這號現在粉絲也多了,有些招惹人的話題,就儘量不在大號上發了。
想看該文的朋友掃碼關注這個小號,一則備用、二則不定期寫一些稿子,因為號小,比這邊會更隨意一些。
發小號的時候我突然察覺到一件事,最近一段時間,在大號上的寫作確實讓我感覺越來越勞累,不是我肚子裡沒貨、腦中沒有新靈感了,而是隨着號越做越大,有些話我不得不說的越來越小心了。
關注我文章久了的朋友,都知道我以前是個損人挺能損出花來的傢伙,人人網時代就是知名地圖炮表演藝術家。可是現在我越來越不敢這樣寫了,很多犀利的表達第一時間寫出來,然後停了一會兒,又一個個用退格刪掉,換上圓滑、柔和也無精打采的表達。我聽說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因為小兒子阿里克謝患了血友病,曾經下令將宮中一切帶尖兒的帶刃的都給磨圓、磨平了,以防止王子殿下碰上了以後直接內出血死翹翹。
我現在大號寫文章也基本這個感覺——雖然寫起來不累,但磨起來很累,磨完了以後還得小心翼翼的守着,生怕又碰了什麼「銳物」,讓我這個「孩子」直接死掉。
當然,另一個問題是,隨着文章越寫越多,我對自己的期望也越來越高了。有些文章寫一兩千字本就可以罷手,非要寫六七千,把意思點透,這不僅增加風險,而且寫起來很累。可能唯一的好處是能讓部分讀者讀的痛快些——但其實我也不確知有多少人喜歡那種大長文。
這兩天,我聽說知名「財經大v」黃生被正式逮捕了,大快人心。但又有不少讀者讓我說道一下這個人,其實我之前已經寫過了,只不過標題比較「黃生」,可能有些朋友沒點,大家可以去複習一下:
在寫過這篇文章之後,有位我大學時代很喜歡的老師曾主動聯繫我,說他當年跟這個黃生還挺熟——他們都是北大的,這人在學校時就也算小有名氣。我當時問老師說這人咋樣,老師好像說這人就是大忽悠,但確實是個聰明人。(微信記錄我找不到了,有不好再去問。大約是這個意思吧。)
但我想這應該是很中肯的評價,你看黃生這傢伙的履歷,除了「北大學霸」這層光環之外,他還是賣水果的人里金融談的最溜的,談金融的人里水果賣的最火的,金融和水果兩屆,最愛談國際時事的——雖然此公觀察國際局勢的水平,大約也就是你過去在北京打個出租車,聽司機師傅一路給你侃七段的那種水平,但這種文章能火啊,咱確實擋不住。
這年頭寫公眾號是個很苦的活兒。內卷時代大家火氣都很大,關注國內時事,稍不留意會碰線不說,還容易跟人結仇,所以不能胡說,連寫科普公號也有被罵「屁股不正」的風險。
但黃生就很聰明,寫國際時事,尤其他那麼寫,怎麼說都不犯禁,你看他微信上天天叫囂美國崩潰了、日本崩潰了、英國崩潰了,全世界都崩潰了,但他心裡很清楚,這些國家你再怎麼說他們,拜登、特朗普也不會順着網線爬過來找他算賬。
所以他的文章從來都寫的很「開」,我看了幾篇,覺得他的行文真是天馬行空,想說啥說啥,全我寫文章時的那種約束顧忌。只是我特別擔心,生怕他寫着寫着信口開出一條京杭大運河來——憑良心說,他的文章經常給我一種此人隨時要這麼幹的感覺。
但文章太好寫,造謠老沒人管,也有個壞處:人容易變得過於狂妄。很多人說黃生如果專心寫他的「愛國爽文」,不搞他那什麼「喜投網」,或許翻不了車。但這是不可能的,黃生那個寫法,註定了他吸引來的那些粉絲是最狂熱、最好騙的,韭菜長勢這麼喜人,他不狠割一波,豈不違背了身為鐮刀的職業道德?
所以,黃生是個什麼人呢?跳出水果、金融、國際這三界之外。他其實是把盡職盡責的好鐮刀。總能找到最綠、割起來最容易的那片韭菜田,以最低的身段割下去。你看他的號真正爆火其實是在2020年,疫情影響把原本街上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們都趕回家看手機了,移動互聯網中老年用戶占比在一個月里漲了10個百分點。而這些新讀者們當中有很多人關注的第一個公號,很不幸,不是「黃生看金融」就是「至道學宮」——很難說關注這兩個的讀者中哪一群人更不幸一點,畢竟這兩位在割韭菜的狠辣程度上難分伯仲。
聽說「至道學宮」去年倒了以後,其粉絲大量被「黃生看金融」所繼承。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這樣一個「黑嘴」大v的倒掉其實沒有什麼變化,只是我的一些長輩的朋友圈就從轉《學英語會讓人變傻》,變成了《今晚,美國墜落,血流成河》。我的文章,寫的再辛苦,這種長輩也是極少轉的,甚至連看都不看。偶爾還會發一篇黃生那種讓我「學學人家的三觀」。
……
當然,我也想開了,就像我之前文章所說的,黃生和白雲先生這些人,經營的是一個我擠不進去的生態位。我們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又會再看別人起高樓,樓塌了。這些急速興起的奇葩公號主總在不斷變換,但不變的是他們讀者的看文品位。
所以總結起來說,應該說我還是很「羨慕」黃生的:一羨慕他寫文不需要費腦子;二羨慕他發文不必小心翼翼;三羨慕他有那麼好糊弄讀者群;四羨慕他靠那樣的學識水平也能寫文寫到財務自由。
雖然他發的文章連標點符號我都不信,但他寫文一定比我快樂。
畢竟我跟我的讀者是在對話,他對他的讀者在完成智商碾壓——那個感覺……
但像我老師說的,這是個聰明人,聰明人是可以偽裝自己的,所以也許不費腦的文風、打雞血的情緒、迎合讀者的三觀、還有很low的學識,都是這個聰明人刻意偽裝出來的。
而這種聰明人為割韭菜的偽裝,我們一般叫它「忽悠」。
我想起若干年前,南方周末有篇報道,是揭露當時詐騙亂象,文章寫得什麼我早已經忘卻了,但標題我印象特深,叫《忽悠者生存》。
我想這是至理名言。
都十多年了,時事滄海桑田,但活的最好的,卻還是忽悠者。
忽悠者永生。
因為你看,韭菜永遠那麼綠、那麼多。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海邊的西塞羅)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cdf89cad-01b6-4a53-a2b0-8c57fa2adf02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