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農:中共二十大中央委員如何組成?

中共20大開完了,習近平的個人獨裁完成了黨內的程序認證,事先確定的中央委員名單也通過了。被從這個名單上剔除的人,包括原來的政治局委員或常委,比如李克強等,都屬於預定出局的人,而非投票結果。事實上,所謂的中央委員候選人投票,不會改變事先就已被剔除之人的命運,因為無論是預選還是正式投票,都只能就列入此名單的人投票。那誰來挑選名單上的人?又由誰來確定最後付諸投票的名單?本文從習近平安排的中央委員挑選和過篩,來分析20屆中央委員的組成過程。

一、漫長的中央委員候選人選擇過程

中共20大挑選中央委員的過程,差不多兩年前就開始了。2020年底,習近平就開始謀劃20大中央委員的挑選。3個月後,習近平分別召開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和政治局會議,成立20大幹部考察領導小組,組長是習近平。習近平給每個省或部確定了中央委員候選人的名額。

中組部為20大中央委員所做的幹部考察從去年7月開始,先後分3批派出45個考察組,對31個省區市、124個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作專門的人事考察;中央軍委也派出8個考察組,對25個軍委機關部門和戰區幹部作考察。中組部派人考察未來的中央委員,也就是考察未來各省各部主要官員的仕途。

中央組織部的考察過程十分謹慎,規定考察人員「不單獨出行、不私下會客」,「出門不漏一句話、房間不留一片紙」,以防地方大員打探人事消息。中組部的考察人員基本上是先約談考察地的中層幹部,作個別談話,以便間接地了解他們所要考察的省委書記和省長;最後才與被考察對象見面,和本人談一次話。當地的省長、省委書記直到被約談了,才知道中組部的考察組來了,這時考察也就基本上結束了。

從程序上講,這種做法歷來如此,習近平當年也經過多次這樣的程序,一步一步地爬到現在的位置。有媒體認為,習近平挑選20大中央委員都是「習家軍」,其實習近平不見得熟悉全國的省部級大員,不可能把每個人都發展成既熟悉又信任的「習家軍」。那他這次挑選20屆中央委員有哪些特點?了解這些特點,有助於判斷習近平的省部級班底按什麼標準來挑選。

二、政治忠誠優先

習近平按照自己的標準,規定了20屆中央委員必須具備的要件是,對習近平的高度忠誠。習近平專門對中組部強調,「進不進中央委員,不能對號入座、依慣例,首先政治上要達標」。此話的意思是,過去江胡時代挑選中央委員,往往看現任地方大員的官位,誰是省委書記、省長,誰就當下屆中央委員;而習近平則提出,現任大員若政治上不夠忠誠,不可以繼續當中央委員。

江澤民、胡錦濤時代,挑選中央委員時,會讓地方幹部對本省大員的官場口碑投一次票,這種做法在中共官場上被稱為「海選」。而習近平否決了所謂的「海選」,只許中組部考察人員私下訪談。在這樣的訪談中,中組部考察人員會費勁心機地讓地方幹部講一些真心話。有時,如果地方幹部不敢講真話,那考察人員會看他的表情來判斷隱情,進而繼續追問。

比如,20大前中組部在某省考察當地大員時,問一個被約談的地方幹部該省某大員是否「有擔當」。在習近平時代,「有擔當」一詞的含義是,地方幹部要敢於為執行習近平的指令而不計後果,哪怕招來民怨。而這被約談的地方幹部對這個問題一言不答,表情猶豫;於是考察人員就逼他說了真實情況。由此可見,在習近平的眼中,地方大員的仕途首先取決於敢為習某衝鋒在前,不計後果,這就是如今中國官場上「政治忠誠」的衡量標準。

三、查考舊賬、私產

這次中央委員候選人考察,習近平還要求中組部考察人員必須調查被考察的人是否曾被民間或下級幹部寫信告狀。中組部考察人員寫出每個被考察對象的考察報告後,必須要求當地紀檢部門負責人簽字。

地方大員若有某些問題,被當地紀檢部門掌握後,往往既不處理,也不上報,而只是存檔。按照習近平挑選20大中央委員的規定程序,地方大員被考察時,紀檢部門要麼拿出這些存檔的舉報材料,要麼簽字保證不存在這樣的舉報材料,這是讓當地的同級紀檢部門承擔連坐責任。

每個省推薦給中南海的中央委員參考名單,還要送給中央紀檢委研判。在胡錦濤時代,中央紀委收到地方大員的舉報材料往往封存,不予查處,那時的紀委只是個「擺設」。而習近平現在卻要求中央紀委對20大選中的中央委員候選人查檢舉報檔案,翻一下是否有舊賬。

習近平對新一屆中央委員的挑選還有個與江胡時代不同的做法,即查私產。考察人員除奉命審計地方大員的金融資產外,還要查他們的房產;也查大員的配偶、子女以及子女的配偶是否經商等等。因此可以講,現在被挑選的中央委員相對江胡時代可能比較乾淨一些,但不太貪的官員更在乎仕途,他們為了執行習近平的指令會不擇手段。

四、中南海審批候選人

中共組織部的考察人員回到北京後,將整理好的中央委員候選人名單報政治局審批,最終由習近平決定名單。習近平批准這個名單之前,先後召開了6次政治局常委會,專門聽取中央委員考察情況的匯報。這些考察結果只給中南海高層看,並不讓20大投票選中央委員候選人的參會代表了解。

20大10月16日開會,而政治局常委會9月7日才確定這次中央委員候選人名單,供20大與會代表預選時用。中央委員選舉分兩輪,第一輪預選是差額選舉,第二輪正式選舉是等額選舉。習近平交給20大的中央委員候選人是222人,而預定的中央委員人數是205人,預選差額17人,差額比例為8.3%。

對20大各省、各部的代表來說,他們對其他省、其他部的候選人可能並不熟悉,所以,那些在預選中被差額選舉淘汰的人很可能是本省代表中有人不滿意他,結果票數少了,被淘汰掉。至於最後進入正式選舉名單上的205人,因為是等額選舉,名單上的人與會代表基本上都會打勾,所以一定都當選。

五、預定被出局之人,能在投票中翻盤嗎?

外界對差額選舉中被末尾淘汰的人往往並不關心,事實上,只要官媒不報,大家也無從知道誰在預選中被差額淘汰了。20屆政治局委員和常委名單公布後,這兩個名單中,有不少原來的政治局委員和常委出局。圍繞着這些出局之人,各國媒體發表了不少評論。但沒有一家國際媒體談到過,這些人的出局真的是意外嗎?

其實,這次的中央委員名單中被剔除的那些原政治局委員或常委,都是投票前就事先確定的。其中,除了年齡偏大的人要出局之外,一些尚未到齡的原政治局常委,比如李克強,早已被預定出局。那麼投票時,20大與會代表中,李克強的支持者是否可以在中央委員的預選或正式選舉中,在選票上加上李克強的名字,然後投給他一票呢?

當然不能排除個別與會代表這樣做的可能性,但這樣的選票也可能被大會秘書處當作廢票處理。即便與會代表自己在選票上加上名單外的名字投上一票,而負責運作黨代會秘書處的中央辦公廳也不予過問,將這樣的選票視為有效票,那是否就會改變習近平事先預定的中央委員會組成,把事先被習近平逐出中央委員名單的人又拉回來呢?

顯然,若以為靠在候選人名單上個人加個名字就能產生讓李克強重新當選的投票結果,那就太不了解中共對黨代會投票過程的掌控了(參見筆者10月20日刊登在本網站的文章,《中共黨代會的管控模式》)。事實上,所謂的中央委員候選人投票過程,不會改變事先就已被剔除之人的命運。無論預選還是正式投票,只有已被高層列入名單的人才可能在投票中「當選」;而那些已被剔除之人,即使他們也在會場中投票,卻只能乖乖地看着別人「當選」、自己出局。

這就是中共高層獨裁的所謂「黨內民主」:投票是虛,操控是實;事先決定名單,嚴格控制投票過程,確保名單如數通過,於是便產生了中共特色的「選舉」結果。

六、中央委員里紅二代、官二代成為歷史

20大產生的中央委員205人當中,主體是省部級和軍隊戰區級以上的高官,也有少數地市級和軍隊軍級官員,以及金融企業、國有重要企業、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幹部,還有個別工人、農民代表和解放軍模範人物。他們的平均年齡57歲,99%具有大學以上學歷。

如果從家庭出身來看,這次的中央委員已基本上沒有紅二代或官二代,唯一的例外是中央委員名單上叼陪末座的潘岳。其父是原解放軍鐵道兵司令部副參謀長兼總工程師,抗戰時參軍;潘岳的前妻是原中共政治局常委、軍委副主席劉華清的女兒劉超英。

潘岳2008年任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時,提倡綠色GDP,在知識界頗得人心,但因此和溫家寶時期的GDP掛帥牴觸,坐了冷板凳;2020年才升到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主管少數民族事務,這仍然是統戰部內部的「冷板凳」。因為統戰部現在最熱門的部門是對台策反和對歐美收買技術間諜,這些部門既有錢又有勢,卻非潘岳所能染指。

過去國際媒體上經常講老幹部子弟和高官子弟可能接班,老幹部子弟即習近平這樣的紅二代,高官子弟指父親不是中共老幹部,但曾擔任中南海高官。現在,除高高在上的習近平是紅二代之外,絕大多數中央委員基本上不再有這樣的家庭背景了。

七、團派、官二代仕途受阻

由於習近平不再重用紅二代或官二代,2014年到2015年也發起過批判團派幹部的宣傳,所以紅二代、官二代、團派幹部接班這種政治現象,在中共政權里可以說已經終結。今後再講紅二代、官二代或團派,就是在講歷史了。

20大召開時,「團派」出身的胡春華還不滿60歲,胡錦濤卸任時便安排他進入政治局、擔任副總理。當了10年副總理的胡春華,在國務院的工作經驗已經不少,因此一度被海外看好為下任總理的人選。但顯然習近平不想提拔他,就把他排除在20屆政治局委員名單之外。因此,按「團派」接班的思路來猜測胡春華是中共政治明星的外媒,大跌眼鏡。胡春華無法繼續「入局」,其仕途就此斷折,明年春天人代會之後只能降職求存。這是「團派」折戟的一個典型案例。

紅二代出局,是因為他們的年齡已到了退休年齡;而官二代出局,顯然有能力不足的因素。目前中共大佬的兒子還在官場上的主要有兩個官二代,一個是胡錦濤兒子胡海峰,另一個是李鵬的兒子李小鵬。胡海峰本來經商,涉入腐敗,被胡錦濤要求退出商界。胡錦濤卸任後,習近平作為對胡錦濤的感謝,安排胡海峰在浙江從政。但胡海峰只做到地級市書記,這次是20大代表,沒資格進入中央委員候選名單。

李小鵬從他父親控制的國有電力系統起家,後來從國企轉而從政,當到山西省常務副省長。習近平上任那年,李小鵬當上中央候補委員,得票數名列最末;初上台的習近平要給李鵬面子,讓李小鵬升到山西省省長,李小鵬因此又進入中央委員行列。後來習近平攬權成功,李小鵬的仕途就碰壁了,無法從地方大員往上升,只好轉到交通運輸部當部長。習近平顯然沒打算重用提拔李小鵬,所以20大把李小鵬排除在中央委員候選名單之外。

20大的這一屆中央委員,雖然未必人人都夠得上「習家軍」,但都是按照習某「衝鋒隊」的標準挑選出來的。習近平靠這樣一批中共精英,除了能「指那打那」,還能破解中共當前面臨的經濟難題嗎?習近平不懂經濟,也沒有長遠眼光,而經濟難題靠蠻幹,只會越忙越糟。李克強多年來無法化解的經濟難題,習近平同樣無法解決,這才是中共最頭痛的問題。

(全文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