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女偷金杯賦詞一首,皇帝聽後大笑:直接送給她!

文/清簫

 

眾所周知,盜竊皇宮的財物是大罪。然而北宋一名民間女子偷走皇家金杯後不僅沒受懲罰,反而得到皇帝的獎勵,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話說在宋徽宗宣和年間的一個元宵夜,汴梁熱鬧非凡,千燈相照,萬人齊聚,華燈如群花爭芳鬥豔,美麗迷人。街道上寶馬雕車讓人看得眼花撩亂,胭脂香瀰漫街巷。處處笙簫歌舞,聲響如江濤翻湧。

元宵節在古代相當於情人節,有很多愛情故事發生在是夜。因為古代女性平時出門機會少,而元宵花燈的良辰美景正適合約會,所以這晚各家伉儷往往傾城而出。我們今天這個故事的女主也不例外,她和丈夫攜手在人山人海中一邊賞燈一邊說笑,沉醉於大宋京都之繁華、琴瑟和鳴之歡樂。

當晚,皇帝宋徽宗也很高興,登上城樓和樓下的百姓一起賞燈。近半夜時,徽宗叫來幾個太監,吩咐他們拿出皇宮內的佳釀,倒入金杯里免費送給街上的百姓喝。

 

1
(圖:Adobe Stock)

眾人一聽皇帝賜酒,怎不激動?大家齊呼「萬歲」感謝皇恩浩蕩,爭先恐後地擠上前,個個都像脫韁的野馬,搶著要品嘗宮廷美酒是何味道。本就人潮湧動的街道霎時變得更加喧鬧,誰能擠進人群內喝到酒,簡直比中萬元大獎還幸運。

我們的女主正值芳華,想必身手敏捷,反應極快,又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於是成為少數幸運兒之一。但見她紅酥玉手端起金杯,一飲而盡,心中暗喜:「不愧是御酒,果真不尋常!」正要喊丈夫來一同分享這人間仙釀,轉頭一看,瞬間花容失色:「相公不在身邊!」

她舉目環視,四周儘是些眼睛緊盯美酒發光的生物,獨不見丈夫那熟悉的面孔。看當時的擁擠程度,即使她相公被人群衝到幾丈外也不足為奇。

情急之下,她將空金杯悄悄揣入懷裡,在人潮中逆流穿梭尋夫。然而這一行為十分危險,基本上屬於偷盜,因為皇帝只說送酒,沒說送杯,眾人喝完酒後仍須杯歸原位。那麼,她究竟為何知法犯法?難道是簡單的見財起意?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1
(圖:Adobe Stock)

這名民女的偷杯之舉當然逃不過衛兵的法眼,很快就被逮捕並押到宋徽宗面前。聽聞衛兵的指控後,徽宗問她:「你為何盜金杯?」

民女雖心中有些緊張,但畢竟不理虧,於是鎮定回答道:「回陛下,今晚人太多了,民女不慎和丈夫走散,雖有幸品嘗陛下賜的美酒,但滿嘴都是酒氣,回去後丈夫和公婆恐怕會起疑心,我擔心解釋不清,所以壯膽偷金杯作為證據。」原來,她盜杯是為了證明自己清白,不是趁亂跟其他男人混在一起。

更精彩的是,她解釋完原因後隨即作詞一首:

《鷓鴣天》

燈火樓台處處新。笑攜郎手御街行。回頭忽聽傳呼急,不覺鴛鴦兩處分。

天表近,帝恩榮,瓊漿飲罷臉生春。歸來恐被兒夫怪,願賜金杯作證明。

 

1
(圖:Adobe Stock)

徽宗知曉原委後開懷大笑,表示可以理解,並讚美其才華機敏,立即下令將該民女釋放,不僅沒有任何懲罰,還直接准許將金杯送給她,可謂皆大歡喜。

從這則故事可見這名民女的急才,更重要的是當時普通民眾的文化水平。在宋朝,詞的發展深入尋常百姓家,這位無名氏即是典型的代表,雖然她填這闋《鷓鴣天》不夠嚴謹,水準亦不及名家頂尖之作,但能做到脫口而成,且整闋詞敘事條理清晰,寫景與闡理兼具,可謂相當厲害了。

其實詞本來就是起源於民間,到北宋時民間填詞成風,文官人人善詞,皇帝全都愛詞。說宋朝是中華文化的巔峰時期一點都不誇張,明代才子宋濂就有過這樣的評價:「自秦以下,文莫盛於宋。」近人陳寅恪也說:「華夏民族的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宋代文化之盛一方面歸功於科舉制度健全公正及重文輕武的風氣,同時我們也當重視民間基礎強厚的重要性。

1
(圖:Adobe Stock)

高手在民間,這樣的感言並非空話,其實諸多名人都由衷表達過。言及此,我想到明朝前七子之首、一度享有文壇盟主地位的李夢陽,他的詩廣受追捧,甚至他走到哪裡,粉絲們就擁到哪裡。有一段時間他住在開封,粉絲跑去請求他教授如何寫出好詩。然而面對粉絲的狂熱,他只是淡然說道:「真詩乃在民間。」於是粉絲們親自深入底層挖掘,一個月後感慨道,先生(李夢陽)所言極是,真詩果然都在民間。

所謂無名氏的詩詞佳作及故事有很多,未來我也將繼續與諸位分享不同朝代的一些小眾作品。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